联合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尿β2-MG、α1-MG及NAG的临床意义

2018-01-18 20:22邓鹏飞陈少华谢生勇孙明珠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肾小管受检者肾病

邓鹏飞 陈少华 谢生勇 卢 涛 孙明珠

1.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儿科,福建三明 366000;2.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检验科,福建三明 366000

目前临床上对肾小管早期损伤的检测主要有:尿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本文对肾病综合征(激素敏感型,SSNS)患儿尿β2-MG、α1-MG和NAG进行联合检测,以探寻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儿科首次诊断并接受正规住院治疗的NS(肾病综合征)患儿,共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10.6±3.4)岁,平均身高(132.0±4.6)cm,平均体重(30.25±5.02)kg,平均病程(3.2±0.3)个月。30例患儿和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的分会肾脏病学组所提出的《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一)》中肾病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符合[1],(1)患儿存在大量的蛋白尿症状:患儿24h的尿蛋白定量≥50mg/kg,或是随机或是晨尿中的尿蛋白/肌酐(Cr)≥2.0mg/mg;(2)患儿存在低蛋白血症情况:患儿的血浆白蛋白含量≤25g/L;(3)患儿存在高脂血症现象:患儿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5.7mmol/L;(4)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肿症状。以上指标(1)及指标(2)是临床确诊的必要条件。并将由于继发性的肾小球相关病变等引发的肾病综合征排除。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口服治疗,检测尿蛋白连续2次转阴后至少予原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所有病例均于治疗4周内尿蛋白转阴(激素敏感型),同时给予利尿、抗凝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为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来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共31例,男24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10.8±3.2)岁,平均身高(132.2±4.7)cm,平均体重(30.23±5.03)kg,平均病程(3.0±0.2)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尿β2-MG、α1-MG及NAG的检测 对对照组受检者就诊当天及SSNS组肾病综合征患儿在治疗之前收集20mL清洁中段晨尿,并置入干燥的试管中,进行混匀和离心处理之后,将5mL上清液用于β2-MG、α1-MG及NAG的检测。尿β2-M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开展测定,试剂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提供,结果用μg/mL表示。尿α1-MG采取免疫比浊法开展测定,检测试剂购于美国贝克曼公司,尿α1-MG的单位是mg/dL。尿NAG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开展测定,检测试剂购于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尿α1-MG的单位是U/L。并依据试剂说明书相关步骤开展检测,并开展质控。

1.2.2 肾功能相关指标测定 收集所有61例受试者治疗前清晨空腹血3mL,混匀离心后,采用美国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仪进行尿素氮(BUN)、肌酐(Cr)、胱抑素C(CysC)检测,BUN 采用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法进行检测,结果用mmol/L表示。Cr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进行检测,结果用μmol/L表示。CysC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用mg/L描述。试剂购自美国贝克曼公司。依据试剂说明书相关步骤开展检测,均同时进行质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β2-MG、α1-MG、NAG的比较

表1显示SSNS组患者尿β2-MG、α1-MG和NAG与对照组受检者相对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SSNS组与对照组BUN、Cr、CysC的比较

表2显示SSNS组患者BUN、Cr及CysC与对照组受检者相对比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一般把BUN、Cr作为肾功能的常规检测项目,但BUN、Cr受性别、饮食、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肾脏有强大的储备和代偿能力,只有在严重肾小球损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50%以下)时,BUN、Cr浓度才明显升高[2]。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而且,CysC于患者的近曲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并降解,不返回血液,其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决定,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影响,是反映GFR变化的理想内源性标志物,对比BUN、Cr更有优势[2]。郭慧娟[3]的研究表明CysC作为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GFR的指标,在1、2期CKD中比Cr更有优势。本研究显示SSNS组CysC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CysC对儿童SSNS的疗效观察无临床意义,与张旭光[4]的研究认为CysC是NS疗效观察敏感的指标,但对于微小病变型NS意义不大一致;儿童PNS76%的病理为微小病变型,因此推测监测胱抑素C的变化对儿童PNS的疗效及预后判断临床意义有限。

表2 SSNS组患者与对照组受检者的BUN、Cr、CysC水平比较( ± s)

组别 n BUN(mmol/L)CysC(mg/L)SSNS组(A组) 30 4.6±2.3 38.2±14.6 0.8±0.5对照组(B组) 31 3.9±1.1 36.6±12.6 0.6±0.4 t 1.449 0.474 1.727 P 0.155 0.637 0.089 Cr(umol/L)

β2-MG是由体内各种有核细胞产生小分子蛋白,α1-MG同样是小分子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二者均能自由通过肾小球,在肾小管中几乎全部被上皮细胞摄取、分解,故尿中生理浓度极低,当肾小管发生病变时,二者尿中浓度均升高,因此尿β2-MG和α1-MG浓度是诊断和评价肾小管损伤或恢复的敏感指标,二者在原发性肾脏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5-7]。β2-MG在尿液pH值<5.5时易被尿中酸性蛋白酶降解,同时较易受肾外因素的影响,相反α1-MG在酸性尿中较稳定,且尿中浓度远高于β2-MG,因此尿α1-MG在反映早期肾小管损伤上比尿β2-MG更特异、灵敏。陈燕等[8]的研究同样显示尿α1-MG检测对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性高于尿β2-MG。NAG是分布于各种细胞溶酶体中的大分子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含量丰富,不能由肾小球滤过,因此肾小管受损时尿NA G显著升高;多个研究显示尿NAG是反应肾小管损伤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9-10],同时也有报道认为尿NAG升高与PNS活动有关[11]。总之尿β2-MG、α1-MG和NAG均是反映肾小管损伤的重要指标,肾小管损伤是肾间质病变的重要依据,因此尿β2-MG、α1-MG和NAG是评估肾间质病变重要指标。

Kalansooriya等[12-13]的研究显示PNS患者尿β2-MG、α1-MG、NAG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刘瑜的研究还认为三者对于PNS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对于SSNS是否存在肾小管损伤的情况,相关资料报告具有差异性,陶玉[14]相关实验资料中呈现,SSNS组患者于接受激素治疗之前和之后的尿β2-MG水平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惠梅等[15]相关实验数据展示,SSNS组患者接受激素治疗之前的α1-MG、β2-MG对比正常对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本文实验研究结果展示,SSNS组患者接受激素治疗之前的尿α1-MG、β2-MG、NAG和对照组受检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SNS患儿存在肾小管功能损伤,与黄惠梅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早期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尿β2-MG、α1-MG和NAG不仅对疾病诊断、估计病情有一定价值,同时对评估肾损伤程度有意义,且明显优于肾功能指标。

存在肾小管功能损伤的PNS患儿对于激素治疗的反应是良好的,且肾病综合征(激素敏感型,SSNS)患儿的预后也比较好,和以上报告结果具有差异性,可能是和病理类型具有差异性存在相关关系,所以对PNS患儿来说,肾小管的损伤程度是不能完全看做判断PNS患儿预后情况的指标,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总之,联合检测患儿的尿β2-MG、α1-MG、NAG可以对肾小管的具体损伤程度进行反映,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且尿β2-MG、α1-MG、NAG联合检测结果对比肾功能指标更优,但对PNS预后的判断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本研究为小样本研究,对SSNS患儿预后未进行长期随访,对研究结果都可能产生影响,未来还需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来进一步探索联合检测三者对PNS的意义。

猜你喜欢
肾小管受检者肾病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