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便秘42例

2018-01-18 22:33朱冬怡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肝郁疏肝脾虚

朱冬怡,:王 荣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便秘[1]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便不尽感和粪便干结。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或相继出现,以排便频率降低为最常见症状。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不规律、情志焦虑、工作压力、没有良好排便习惯等诸多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忍受便秘带来的痛苦,甚者影响正常的生活。多数人选择自购通便药,起初效果甚佳,但久之却疗效甚微,更有引发大肠黑变病的危险。笔者通过疏肝健脾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便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2017年9月~2018年4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的42例肝郁脾虚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在25岁~70岁之间,平均(59.3±10.2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5 a,平均(9.0±8.9)a。

1.2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在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间隔、排便所用时长、粪质、是否有便不尽感、腹胀腹痛、烦躁抑郁、嗳气、舌苔脉象等症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其中有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粪质干结症状的患者,达42例(100 %);有腹胀腹痛、烦躁抑郁、嗳气、脉弦细的患者,计35例(83.33 %)。

1.3 诊断标准

1.3.1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主症:大便干结或不干,排便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次症:①腹部胀满或疼痛;②烦躁抑郁;③纳食减少;④肢困神疲;⑤嗳气。舌象脉象参考:苔薄或腻,脉弦细。

1.3.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诊断标准[3]:必须符合以下2项或者2项以上:①至少有25 %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有 25 %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者硬便。③至少有25 %的排便有便不尽感。④至少25 %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者阻塞感。⑤至少有25 %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助便或盆底支持等)。⑥便次每周小于3次。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已有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排除器质性疾病。在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很少出现稀便。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

1.4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肝郁脾虚型便秘的中医辨证诊断标准;③观察对象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上,70岁以下;④自愿进行临床试验者,并能坚持完成疗程。

排除标准[4]:①经检查证实由肠道器质性病变(例如肿瘤、克隆氏病、结肠息肉、肠结核等)所致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精神病及严重癌病患者;⑤受试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或者正在使用相类似作用的实验药物,或治疗前1周内曾使用对功能性便秘有治疗作用的药品。

2 治疗方法

予患者疏肝健脾方,药物组成:当归15 g,丹参15 g,乳香10 g,没药10 g,地黄15 g,黄芪15 g,柏子仁10 g,牛膝20 g,栀子10 g,柴胡15 g,厚朴15 g,白芍20 g。明确肝郁脾虚型便秘诊断后开始服用,由本院煎药室代煎,文火水煎,取汁300 mL,分早中晚3次口服。同时配合TDP神灯(取穴区域照射20 min)与穴位贴敷治疗(通便贴),通便贴药物组成为:大黄30 g,玄明粉30 g,地黄30 g,当归30 g,枳实30 g,陈皮15 g,木香15 g,槟榔15 g,桃仁15 g,红花15 g。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适量温开水调和成膏,将药膏取3 g左右,涂于穴位贴内侧,穴位取双天枢、双腹结、神阙、关元(腧穴定位依据国际《经穴部位》选定),每日1次。嘱患者于住院期间忌食辛辣之品,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

3 疗效分析

3.1 评分标准

采用中医症状评判标准,其便秘的主要症状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组,于2005年制定的《便秘症状评估表》:根据排便费力程度、时间间隔、排便时间、粪质情况、便不尽感,予0、2、4、6分;次要症状参照2010年制定的《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根据腹胀、腹痛、烦躁抑郁、嗳气等程度,予0、1、2、3分。

3.2 疗效标准

对受试的住院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调查表填写,并通过计分评估疗效[5]。治愈:大便粪质正常,主要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周期及其粪质趋近正常,或是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于3 d以内,次要症状大部分消失,且70 %≤疗效指数<95 %;有效:便秘症状有所改善,排便间隔可缩短24 h,便质干结好转,次要症状均有所改善,且30 %≤疗效指数<70 %;无效:便秘之主症、次症均无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 %。

治疗指数参考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统计病例数×100 %。

3.3 治疗结果

所选42例肝郁脾虚型便秘患者,1个疗程(14 d)后,治愈2例,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24 %。

4 讨 论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使气机通畅,促消化协调脾胃气机。正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有云:“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肝属木,脾属土,五行相克,肝病易横逆犯脾。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等常致大脑皮层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于中医所讲即为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不得宣达,通降失常,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能下行,终成便秘。脾不健肝不疏,肝脾不和之肝郁脾虚型便秘,且这类患者除肝病脾弱外还常伴有瘀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主气机却郁滞,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却失其职,故这类患者或多或少体内存在瘀血。瘀血又可再次阻遏气机,恶性循环,而瘀血还可化热伤津伤阴,肠燥不得濡润滋养而致大便难排。

本文所用方药,地黄、柴胡、牛膝作用于肝,疏解郁滞之肝气,黄芪、白芍、厚朴作用于脾,补脾以健运,丹参、乳香、没药用来治瘀。栀子性凉,清透瘀热,当归滋养,濡润肠道,增水行舟,与柏子仁一同润肠通便。疏肝健脾,活血通便,本方从三方面同时治秘,既不用大黄、番泻叶等刺激性较大且久服则苦寒败坏胃气之品,亦可达到通便的目的。另一方面,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所选穴位天枢于胃经,又是大肠之募穴,位于腹部可取近治作用,腹结于脾经,下腹部还可治腹痛,神阙、关元于任脉,均可治腹痛腹胀及便秘。贴敷所用之中药,同样遵循汤药的治则,枳实、木香、槟榔行气疏肝,陈皮健脾,桃仁、红花祛瘀,当归滋养,大黄、玄明粉通便。穴位贴敷治疗,是药与穴的共同作用,该治法尤治慢性疾病。药物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代谢,也不经过消化道,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减少不良反应,扩大了适用人群的范围。疏肝健脾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便秘,内治通过口服汤剂,外治通过穴位贴敷,内外合治,共奏疏肝健脾、活血通便之功效。经过对住院患者的疗效观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于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肝郁疏肝脾虚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