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供电4200天是如何实现的

2018-01-19 01:16
中国石化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保护神西北油田

□ 江 杰 张 镇

经过十多年不断完善和升级,HSE体系真正成为电网安全的保护神。

西北油田供电管理中心开展岗位练兵。张淼 摄

11月3日,西北油田电网实现安全供电4200天,对西北油田供电管理中心安全员陈明来说,就是最好的褒奖。他当过供电队所有的班组长,说起中心安全上的事儿,老陈特别健谈。他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转变”。

该中心党委书记战征总结道:“十多年来,我们从职工的观念、素质,到中心的管理制度和软硬件技术,一直在提升、在追赶,我们用不断的转变,来保持供电的安全稳定。”

新技术提高可控性

在陈明还被人称为“小陈”的时候,电网基本上没有什么控制。事故发生后才知道发生了事故。早期的排查和预防也在做,但主要手段则靠人工目测,排查日志上“正常”的墨迹还未干,回过头赶着抢修的笑话还真不少。

十多年前,当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大规模改造时,在油田同行里,他们赶上了“头班车”,西北油田电网在沙漠里爆发了“革命”。

“亲情友情提醒”活动使同事成为兄弟,这是西北油田供电管理中心供电队的两位员工一起施工相互提醒。龚殿仁 摄

“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录波系统”“远程抄表系统”和无源在线测温技术挂网运行等大量通讯技术和电网技术的运用,在实现系统对电网负荷进行实时监控的同时,为云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通过远程操作,实现发电站、变电站无人值守,降低了直接作业环节安全风险,在提升电网功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能。

至于老陈他们,也许并不太懂这些技术的复杂设计和计算,但可以享受着大数据提供的准确判断和结论,使安全管理可量化、更精准,可预判,大大提升了可控性。

制度化是安全的保护神

给生产提供保证的是安全,给安全提供保证的是什么?“是制度,”老陈脱口答道,“现在出事少,主要是制度完善。”

过去安全上出了事儿,往往归到“点儿背”上。虽说也有制度,但不量化,不系统,更不可控。再加上一忙起来,控也不控,那年头,完成任务是好汉。经过10多年不断完善和升级,HSE体系仅制度规范文件就有200多份,安全节点431个。再加上程序文件,两大本800多页,涵盖了所有的工作过程,真正成了电网安全的保护神。

制度林林总总,有三个非常关键:一个是领导带班制度。凡遇重大施工,必须领导带班。二是最高领导负责制。谁职务高,谁责任大,发生安全事故处理最重。三是安全隐患查处,必须领导挂帅、限时督办、专人负责、安委会验收。

陈明说,现在的安全员,跑出去,不到天黑回不来。坐下来,不坐到腰痛腿痛颈椎痛起不来。只要有大一点的作业,必须到现场盯着。还有例行的各种汇报,上报的各种表格,要办的各种票和手续,年检季检和抽检,油田的、中心的、还有自己组织的等等,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人性化理念是安全之本

建立生命至上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从要求大家“我要你安全”到大家主动建立“我要安全”的理念,尽管道理浅显,关系直接,利害重大,但真正能转变观念并不容易。

供电中心深知观念上的转变和重塑,靠的是点滴滋润,久久为功。他们坚持开展各种安全活动。比如“亲情友情提醒”,每年暑假家属探亲,都要组织她们学习安全知识,中心领导亲自接待,嘘寒问暖的同时,顺便安排“温柔的任务”,让她们经常给丈夫在枕边吹吹“安全风”。来自亲人的安全警示,更容易触动石油汉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在班组内开展“兄弟安全结对子”活动,不但在现场起到提醒、督促作用,有效地制止和纠正不当操作,而且还加深了相互间兄弟般的感情。还有各种橱窗宣传,先进典型的选树,演讲比赛、专家课堂等等,把安全教育和职工的工作生活更密切地黏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传统。

而中心决策层这样的工作指令,更给人以温暖和启示:天太热了,注意防中暑。洪水太大了,把我们的人撤下来!

“人命关天,以人为本,要成为牢固树立的观念,成为所有人的工作习惯和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向本质安全靠近。”该中心主任杨彦冬这样说。

猜你喜欢
保护神西北油田
邸若冰:机组控制系统的保护神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一座西北小城
油田工人
缠海鞭杆—西北棍
黔西北行吟
中小型油田修井机效率提升改造及应用
光泽or油光?向夏日“大油田”sayno
西北望
青少年的“四季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