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及策略

2018-01-19 16:06白宗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学德育内容

白宗芳

在小学阶段,对孩子们来说是语言学习以及精神成长比较关键性的时期,借助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起到陶冶孩子们的情操的意义,提升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所以,把品德教育和国学经典进行有机融合,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形成有较为深远的实际意义。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意义

1.有助发展孩子的语言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经典与现代文的阅读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正中和之音,学生每天坚持不懈,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现代文阅读更需声情并貌,在读经典的影响下恭敬认真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

2.国学经典诵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我校通过探索和实践证明,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以我班为例,我觉得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本学期,通过经典诵读,大部分同学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课外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一些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同学们的至爱,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我认为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来激活低效的语文教学的愿望实现了。课余,名著中的各种人物自然就成了同学们谈论的重要话,一部分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也渐渐参与到对名著的讨论中来,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诵读经典的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文学修养得到了升华。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我们在教育孩子们在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基础上,延伸到德育教育,讓孩子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望。

3.国学经典诵读,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如今小学生当中广泛存在的学习没有动力,而且很容易满足的情况,我们要充分的挖掘在教材和国学经典当中和勤奋学习有关的内容,以期能够起到激励学生们奋发进取并努力学习的效果。在经典当中了解学习名句;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将这些内容教给学生们,让学生们高声朗讀,最终让这些内容真正的对学生们日常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比方说在进行《他为什么学习这样好》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们理解成绩好必须要通过勤奋学习以及合理学习方式来实现,在对文中内容进行理解的過程当中,老师还可以适当补充“读书破外卷,下笔如有神”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勤奋学习积极性。

4.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

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为贵”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目前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观”、“荣辱观”、“和谐社会”等,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家长中也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影响下,自觉地加入到了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来。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更浓了,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学生与家长之间因为学习产生的抵触情绪也得到了缓解,也更能相互理解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和谐,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应对策略

1.在学科教学中巧设文化经典课程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因而我们必须十分注重畅通德育主渠道,紧紧围绕德育主体目标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具体运作之中。而这种“渗透”决不能沿袭已久的传统说教和形式主义的牵强附会,而应在“渗透”所凭借的内容和手段上予以更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所创设的德育情景、提供的生动内容则最易于对孩子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教育,具有优化德育效益的特殊功能。近年来,经过一些教师大量地实践研究、探索和总结,初步实现了文化经典与德育内容的和谐结合,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思想教育的高度,审视语文教学,因为语文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它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我校以“巧读文化经典积累国粹文化”为主题,分别开展了《弟子规》《字经》《孝经》和《小孩子必读古诗词8O首》的诵读活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指导地诵读,持之以恒,确保了活动的效果。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与老师对话和交流。同时,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参与其中,成为课堂主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经典诵读的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典诵读教学亦是日此。所以,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丰富诵读的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奖惩机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经典教学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更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诵读内容,从而达到提高经典教学效果的目的。

3.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专业认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他们的引领者。由于经典诵读的内容及其丰富,文化含量较高,教学的方式也相对灵活,因此教师引领对于学生诵读经典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定期开展对于教师的教学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使得教师能在语文课堂上更好的传授知识,增强学生对于传统经典诵读的理解,提高学的质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教材,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加强生对经典文化的感知,促进学生对于传统经典文化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增强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驾轻就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的

4.完善相关教学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具有考察、改进、甄别、激励、导向等多样的功能。为了实现小学诵读教学目标,有效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成效,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有必要完善相关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在完善相关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开发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多元的评价主体。另外,逐步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以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对于经典诵读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德育内容
“垂”改成“掉”,好不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