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分析市场的培育

2018-01-19 11:46熊梦娣
南方企业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市场失灵智库培育

熊梦娣

摘 要:本文先从供、求双方着手,分析制约着中国政策分析市场的因素;然后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思想市场的经验,提出高水平的产品、丰富的市场需求、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智库能成为思想创新工厂、产生强大影响力的三个重要因素;最后从供给方、需求方、市场制度保障三方面提出培育中国政策分析市场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智库 政策分析市场 培育 市场失灵

政策分析市场,在西方也被叫做智力市场或者思想市场,它是说需求方和公共政策思想领域人才利用不同媒介交换思想产品的行为。 在政策分析市场中智库是供给方,智库提供的商品主要是专业的建议或者是政策思想,市场中的消费者和需求者是政府、媒体和公众等。 成熟的政策分析市场能为智库提供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然而,当前中国的政策分析市场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政策分析市场的不完善桎梏着中国智库发展。

制约中国政策分析市场的因素

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已经逐渐接受了专家治国的这一思想,但我国思想市场在供给方与需求方均存在诸多不足,智库在思想的创造、传播与消费的过程中还处于起步阶段。

1.1决策需求动力不足,政策分析市场尚未形成规模

西方发达国家政治运行机制的开放性,决定了对智库的强烈需求,为智库的各展所长、施加影响提供了可能。当前,我国政府的运作体制,制约着决策需求,使得对决策需求动力不足,整个政策咨询尚未形成规模。具体体现在:首先,在决策议题核定上,智库常常以承接指派性课题的方式参与决策,不具备自由设置课题的空间和权力,政府部门创议决策议题,就大大缩减了智库参与决策的范围,限制了决策需求。其次,在决策咨询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法律等来明确说明决策过程中咨询的具体程序与相应环节。

1.2智库产品整体质量不高,影响智库公信力

目前我国智库产品在整体质量上都不高,影响智库公信力。其一,我国智库依然是被政治系统所主导,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这两类智库更加关注宏观决策,就有可能会忽视民意,有时也可能出现违背事实的预测和判断,严重影响了智库的公信力。其二,一些智库研究成果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智库操作性研究能力不足。很多智庫常把重点放在过于宏观的改革方向、原则等方面,在具体方案优化设计尤其是操作性政策设计方面做得不足。其三,智库在打造自己的优势特长领域、创立品牌形象上意识不强。当前智库库主要靠专家个人研究,很少进行团队研究,难以发挥整体合力。

西方成熟思想市场的经验借鉴

从美国智库的成功经验来看,美国智库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创新的工厂、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三个因素:充足的市场需求、高质量的产品、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

2.1充足的市场需求

美国是西方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面临激烈的挑战,企业、单位、组织、团体随时面临着发展过程中的决策选择,这就使智库的服务成为一种客观需要。而比起政客和政府官员,美国公民更倾向于支持和信赖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机构,认为第三方机构的观点和政策思想比官方渠道更客观、更可靠。因此,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对决策咨询有较强的需求。

2.2高质量的产品

首先,美国智库的独立性确保了咨询行业的自主立场和超脱态度,保证了咨询服务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美国智库依托政府又独立于政府,智库站在客观独立的立场上,凭借自己的信息资源、业务准则、智力判断来获得结论和提供咨询,其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均不受制于政府。

2.3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

由于美国系统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因此其发挥空间更大,所以就促进了美国智库的发展。 政府常主动征求非政府组织及普通公民的意见,而智库也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可以接近并影响政府及其监管体系,因此智库可以发挥出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培育中国政策分析市场的路径选择

3.1需求方:增强决策需求,规范政策咨询市场

3.1.1进一步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把预案研究纳入规范行政程序

进一步健全决策咨询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政府对智库思想产品的需求。首先,需将重大决策咨询纳入法定程序,要利用相关制度说明如何引入论证以及专家咨询,使相关专家具有决策的参与权。其次,建立决策咨询制度时,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决策者和智库专家进行很好的交流,利用相关研讨会、临时对话、协商机制以及合同关系等,使政府与智库专家保持良好的交流,使智库专家不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成为决策的讨论者与对话者。

3.1.2强化对智库咨询意见的回应机制

增强决策公示和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回馈智库意见的相应机制。首先,回应机制能使智库专家更好的掌握决策层的具体需要,合理的展开咨询与研究工作;其次,这样能够将智库专家的建议与成果及时的反馈给决策层,为决策提供依据。

3.1.3建立完善的思想品购买制度

在政府思想产品采购上,需要建立决策咨询相关项目的招标制度。首先,可借鉴企业招标的模式,建立决策咨询的项目招标制度,打破官方智库、半官方智库对课题研究的垄断,让民间智库公平地参与到课题项目竞争中来。其次,在思想品购买上,应设有专门的政策研究基金用于课题招标。最后,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给予最终获胜的思想品以课题基金,实现政策研究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

3.1.4注重打造多方主体平等交流的平台,规范政策咨询市场

政府要对各种体制智库的发展一视同仁,实现官方、半官方、高校智库在政策分析市场的平等竞争。具体来说,政府可引导一部分官方、半官方智库去行政化,变成第三方独立智库。使其逐步走向市场,并且在向决策层和思想需求者提供思想品方面,形成平等的竞争机制。谁的思想品有影响力,谁的观点和建设性意见或者战略设计对国家及社会作出的贡献大,谁就应该脱颖而出。

3.2供给方:加强智库自身建设,练好智库“内功”

智庫内功包括智库人员的研究能力、智库的产品质量、支持智库产品生产的数据知识基础及设施。练好智库“内功”包括几方面:明确智库在政策分析市场中的定位;增强智库间的综合性和协调性,提高智库产品的信度;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机制,提高成果营销能力。

3.2.1“产业化”且“非营利性”的发展定位

在中国政策分析市场中,要准确的定位智库的发展方向,寻求出一个恰当的发展模式。智库所提供的思想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具有显著的公共性、社会性和政治性,这决定了其“非营利性”的特征。因此要在推进智库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保持其“非营利性”的特质,才能保障智库作为第三方的参谋机构的客观中立立场。

3.2.2吸引、培养最出色的人才,提升其公信力

我国需要在智库声望以及信誉提升的过程中,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策略,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而在人才培养上,应注重政策科学作为智库建设支撑学科的作用,大力发展作为交叉学科的政策科学,夯实智库的学科或知识基础;设立公共政策相关的硕士学位(MPP),重视培养政策分析的相关人才。 MPP教育是适应智库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通过MPP教育能为智库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支持。

3.2.3增强智库间的综合性和协调性,提高智库产品的信度

为提高智库产品的信度,应增强智库间的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结合跨学科的不同方式,站在不同角度以及视角研究同一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我国可以借鉴兰德公司的经验,兰德公司最为知名的就是系统分析法,也就是将多个领域以及学科的专家集中起来,结合不同专家的专业知识一起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得到高效率、低成本的解决措施。

3.2.4发展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提高成果营销能力

智库应积极向政策决策者和其他关心政府决策的组织和个人提供研究成果,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政策影响力。可以借鉴美国智库的实践成果,美国智库非常重视传播相关研究成果,追求智库舆论影响力的最大化。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以及人际传播等,提升智库的影响力。

3.3培育成熟政策分析市场的制度保障

3.3.1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弥补政策分析市场失灵

政策分析市场和商品市场一样,在实际运行中,一样会面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有效规制政策分析市场。

第一,需求决定供给,政府作为政策分析市场上最大的需求主体,要从宏观上把握政策分析市场的整体发展布局和市场规模。

第二,利用经济手段,如:税收政策,明确区分出不同智库的服务、研究领域,规制智库思想传播以及思想生产的行为。通过税收政策对智库从事的领域进行引导。

第三,制定出专家责任追究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使专家在工作过程中保证态度的端正与严谨,使智库专家对其产生的思想、发表的意见、观点负责。

3.3.2完善思想甄别机制,鼓励自由竞争

真正成熟的智库产业,会具备一个较为健全的智库市场,市场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了适应一些客观的变化以及事物的发展需求,需求方也能将相应的研究项目设立在市场中,以招投标的方式,选取更加适合的智库为其提供思想产品。完善思想甄别机制,可以将同行审议与思想品购买制度结合在一起。如前所述,政府对需研究的课题进行招标,相关智库在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由中标的少数几个智库进行研究,拨付给进行研究的智库相应的研究基金。

习近平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将构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新型智库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内容。”为使智库更好的发挥其影响力,除智库自身的努力外,还需重视政策分析市场的培育,健全政策分析市场环境,形成多样化的智库体系,以提升我国公共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Stephen Olson.On American Think Tanks and their Revelations to Chinas Counterparts[J].China Opening Journal,2014,(04):17-23.

[2]陈振明.政策科学与智库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4,(05):11-15.

[3]薛澜.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J].中国行政管理,2014,(05):6-10.

[4]王莉丽.中国智库思想市场的培育与规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02):83-88.

[5]张康之,向玉琼.美国的智库建设与MPP教育[J].中国行政管理,2014,(09):106-111.

[6]包月阳.中国智库第3辑[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07):194-195.

[7]王辉耀.中国智库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4,(05):20-24.

[8]萧惑之.“民间智库”“专家智囊”“思想市场”[J].中关村,2014,(05):73.

猜你喜欢
市场失灵智库培育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
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动因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