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2018-01-19 11:36张秀玲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0期
关键词:糖平糖化组间

张秀玲

【摘 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拜糖平、二甲双胍给药方案的疗效差异性。方法:择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分别执行拜糖平及二甲双胍给药,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组间血糖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检测数据,数据经比较差异性过大,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间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优于拜糖平,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因此可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关键词】拜糖平;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3.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其主要发病因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为特征,该疾病长期进展可能引发患者神经系统、眼部、肾功能及多种机体系统障碍,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药物方案是当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常用药较多,包括二甲双胍、拜糖平、利拉鲁肽等,为探究该疾病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案,本次择取78例患者分组执行拜糖平及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种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糖检测,均有空腹血糖超过7.8mmol/L,或餐后2h血糖超过11.1mmol/L情况,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根据患者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2:17,年龄28~74岁,平均(44.3±2.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4:15,年龄30~73岁,平均(45.1±2.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过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执行拜糖平治疗,口服给药拜糖平(生产企业:德国Bayer Vital GmbH;批准文号:H20130907;规格:100mg*15s*2板/盒),单次剂量50mg,每日给药3次。后期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药量至100mg/次。观察组执行二甲双胍治疗,口服给药二甲双胍(生产企业: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117;规格:30片/盒),单次剂量100mg,每日晚餐时服用1次。

在药物方案基础上,两组患者行常规饮食及运动干预。

两组患者均行3个月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记录两组患者给药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SPSS17.0)计算,经()表达计量资料,行t值做统计学检验,经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行做统计学检验,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显著至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9.25±2.13)mmol/L,餐后2h血糖(12.48±1.5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86±1.33)%;对照组空腹血糖(9.27±2.14)mmol/L,餐后2h血糖(12.46±1.55)mmol/L,糖化血红蛋白(8.84±1.31)%,经比较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44±1.32)mmol/L,餐后2h血糖(7.82±1.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8±1.17)%;对照组空腹血糖(8.53±1.26)mmol/L,餐后2h血糖(9.77±1.7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74±1.21)%,经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间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腹泻2例,腹部不适1例,总3例,发生率7.69%;对照组发生腹泻3例,腹部不适1例,恶心呕吐2例,总6例,发生率15.38%,经比较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因为胰岛素分泌异常或代谢紊乱,在血糖异常基础上,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血压血脂升高,并发症风险高,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生活。该疾病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保护胰岛细胞功能[3]。

拜糖平是DPP-4抑制剂,在该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较多,其全身性副作用率低,对体内糖分解具有抑制性,能够在小肠黏膜直接发生作用,抑制上皮细胞内的糖苷酶物质,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量进而降糖[4]。但是该药物在患者肠道内糖类分解吸收速度慢,需长时间停留,因此易导致患者腹痛、腹泻或腹胀等副作用,因此对患者疗效较差。二甲双胍对胰岛素受体亲和力具有促进作用,可增加葡萄糖摄入,减低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5]。同时可保护患者心血管,减少患者脂肪酸、胆固醇含量,缓解周围血管阻力,以加强患者血液供应,以维持患者血糖长期达标。观察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说明二甲双胍疗效更加显著。

综上,二甲双胍相较于拜糖平对2型糖尿病疗效更理想,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顾彩红.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2):10-11.

许扬.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5):110-111.

陈淑蕙,任彩红.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141-142.

高平.拜糖平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临床效果及不良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2):36-36.

王鑫.2型糖尿病采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8):95-97.

猜你喜欢
糖平糖化组间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
糖平胶囊调节血糖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