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诊断效果评价

2018-01-20 23:48张小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症肝硬化

张小林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0)

当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病症的不断发展和恶化,就会导致原发性肝癌的生成,其原发性肝癌的病发率高达90%,根据临床不完全统计表明,肝癌的发病率占据50%以上,且每年肝癌人数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进行手术治疗为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此病症复杂,因此诊断的效果就变得至关重要,针对于此,本文将以CT和MRI检查为主,探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数据:收集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接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例,在这4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38岁,中位年龄(55.9±6.3)岁。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行CT 以及MRI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性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行组织学等相关检查,从而对病症确诊,实施检查前已经进行过肝脏手术以及介入治疗的患者不予以本次研究。

1.2 方法:CT检查,具体方法如下,CT设备为西门子第二代扫描仪,其中探测器:128 mm×0.6 mm;螺距1.0,旋转时间0.5 s,260 mA为球管电流,120 kV为球管电压,5 mm为层厚和层间距,所有患者行基础性平扫检查,再次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在肘静脉位置注射三代显(碘比醇注射液),含量为100 mL,流率为每秒2.5 mL,在行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平衡期进行全肝层面平扫,重建1 mm为厚度。

MRI检查,应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3T Signa HDMRI,腹部应用的是8通道相控针线圈,进行基础横断面扫查,快速进行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以双回波T1WI同反相位,进行基础扫描后,应用二乙烯五胺乙酸钆进行横断面的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动脉显影后7 s左右进行动脉期采集,完成时间控制在15 s左右,注射药物后的3 min内对平衡期采集,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均由1~3名影像医师进行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进行研究的48例患者所有数据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应用百分比的形式对计数资料测定,结果用卡方形式表示,当数据呈现为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进行CT平扫后,检查出24个病灶,平扫检出率为33.3%(8/24);动脉期检出率为37.5%(9/24);门静脉期检出率为12.5%(3/24);延迟期16.7%(4/24);

进行MRI检查,检查出病灶27个,其中T1WI检出率为37%(10/27);T2WI检出率为18.5%(5/27);动脉期检出率11.1%(3/27);门静脉期检出率22.2%(6/27);延迟期11.2%(3/27)。

对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对比,其中A组患者平扫检出15例,B组患者平扫检出22例,组间对比χ2=5.7789;A组患者增强检出16例,B组患者增强检出23例,组间对比χ2=6.7009。

3 讨 论

当乙型肝炎病毒的不断扩散和严重,导致人体肝组织的位置出现了肝硬化特征,最终衍变为肝癌。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证实[1],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这3个病症之间是不断变化和演化的,且小肝癌的发生过程中,肝炎肝硬化成为其关键因素,据临床表明[2],小肝癌的发生过程中,有80%以上的因素是由于肝炎和肝硬化病症导致的。

在临床病症的诊断过程中,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MRI检查成为病症的主要诊断办法,超声检查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因为其受到影像医师水平限制、机器灵敏度较弱的原因影响,所以不能对小病灶进行有效检出,但是相关实验表明,经验丰富的医师能够对5 cm左右的小结节进行检查。

CT检查以及MRI检查作为诊断病症的关键方式,CT是容积式扫描,速度较快,患者只需要保持屏息,肝脏扫描就能迅速完成,并且减少漏诊的情况发生,CT扫描主要和肝动脉的供血情况息息相关,在延迟期中能够对病变和正常组织的对比情况进行增强,从而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MRI所应用的方式为序列扫描,分辨率清晰,对周围病灶组织以及病例变化能够清晰呈现,对于肝内部<1 cm结节的病变处,小肝癌的诊断最为显著,然而应用MRI扫描时所用时间较长,因此肝左叶的位置病灶不能轻易被察觉。基础性的MRI检查的检出率高达70%以上,可以说CT和MRI检查方法的优点各异,局限性也都存在,因此无论应用何种方法,都应对检查的方式进行明确,在CT检查过程中,对扫描的时机应严格把握,在动脉期过程中的检查应更为明显,另外对造影剂也应该合理应用[3]。

MRI检查和CT检查相比较,为无辐射性检查,能够对患者进行实时跟踪,另外,根据相关数据报告显示,在肝癌的诊断过程中,MRI以及CT诊断各有优势,对于CT检查无法检出的不典型病灶,MRI的效果更佳良好,且它能够对不一样的造影剂进行选择,从而提高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本文的这一论断和贺卫华等[4-5]专家的研究相符,具有临床可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病症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效果要更加显著,其平扫检出率高于CT检查[6-7],但是在对病症确诊过程中,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依然会存在,所以要将多种诊断方法联合,以此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因此这一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媛嫄,王霄英,郭雪梅,等.磁共振成像与多排探测器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6):767-772.

[2] 高苟明,周萍,李佳艳,等.CT与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5):64-65.

[3] 项昆,赵鹤亮,张亚杰,等.多排螺旋 CT 与 MRI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比较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4):744-745.

[4] 贺卫华,何来昌,刘志礼,等.螺旋CT与MRI诊断乙肝肝硬化性小肝癌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3):463-464.

[5] 黄海涛,黄育鑫,黄伟斌,等.CT与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5,28(5):1109-1111.

[6] 徐涛,潘兴南,许正锯,等.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并发胆汁瘤1例[J].肝脏,2010,15(6):467.

[7] 祁克信,张宏霞,周煜奇,等.MRI与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804-805.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病症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青春期病症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