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后”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探析

2018-01-20 06:29罗素琼何海燕陈勤周哲
智慧健康 2017年23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医患

罗素琼,何海燕,陈勤,周哲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6)

0 引言

高职高专医学生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已进入“95后”时代,与“90后”相比,“95 后”学生的思想观念更为活跃和开放,其价值观更为务实和自我,价值取向更为利己和多元。“95后”高职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卫生队伍的储备军。“95后”高职医学生的整体医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医务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保障。

医德属于职业道德的一种,是医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医学生医德教育就是对医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的医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灌输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把医德理论、原则和规范内化为医德认识、信念、意志、行为和习惯,以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1]。本课题通过对某高职院校“95 后”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为 “95 后”医学生医德教育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某学院“95后”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选取2016级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不同专业的高职医学生,发放问卷 900 份,实际收回 852 份,有效回收率94.7% 。

1.2 研究方法

1.2.1 《“95后”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本课题自编《“95后”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包含“95后”高职医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医信念、职业认同、医德认知、医德医风认知、医患关系认知等方面的内容,主要用于了解“95后”高职医学生的医德认知现状,分析“95后”高职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医学生医德教育策略。

1.2.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 SPSS17.0 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95后”高职医学生中,男生417人,占48.9%,女生435人,占51.1% ; 其中临床医学专业387人,占总人数的45.4%,护理专业258人,占总人数的 30.3%,其他医卫类专业207人,占24.3% 。

2.2 “95后”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

2.2.1 “95后”高职医学生从医信念分析

在“95后”高职医学生的从医信念上,27.2%的学生是因为“救死扶伤,帮助他人”而选择学医,18.9%的学生是因为“长辈的选择”而学医,43.7%的学生是因为“好就业,收入稳定”而选择学医;72.4%的学生表示毕业后将继续从医,4.9%的学生则表示毕业后不会从医,还有22.7%的学生对未来是否会从医没有明确的信念。见表1。

表1 “95后”高职医学生从医信念分析(n%)

2.2.2 “95后”高职医学生职业认同分析

在对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上,只有18.4%的学生评价医务人员“做得很好”,41.4%的学生评价“做得一般”,35.9%的学生评价“需要改进”;37.6%的学生是认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履行得“好”或“比较好”,51.5%的学生认为“一般”,10.9%的学生认为“不好”。见表2。

表2 “95后”高职医学生职业认同分析(n%)

2.2.3 “95后”高职医学生医德认知分析

在对医德内涵的认知上,大部分学生认可的是“救死扶伤、尊重病人、廉洁守法、不断进取”等四个方面;92.6%的学生认为开展医德教育“非常必要”。见表3。

表3 “95后”高职医学生医德认知分析(n%)

2.2.4 “95后”高职医学生医德医风认知分析

在对医德医风的认知上,50.1%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医德医风问题主要集中在“收红包、医药回扣、多开检查项目、滥用药物”等方面;52.6%的学生认为“收红包,有违医德,不能收”,21.4%的学生表示“顺其自然,有就收”,16.2%的学生认为“应该收”,10.1%的学生认为“收红包属于正常现象”,14.2%的学生认为“收红包属于无奈之举,不得不收”。见表4。

表4 “95后”高职医学生医德医风认知分析(n%)

2.2.5 “95后”高职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分析

在对医德医风的认知上,28.6%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和谐”或“比较和谐”,46.2%的学生认为“不太和谐”,25.2%的学生则认为“比较紧张”;53.2%的学生认为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18.4%的学生认为原因在于“患者无理取闹”,12.3%的学生认为是由“医护人员态度差”引起的,16.1%的学生认为“看病费用贵”“治疗效果不理想”等也是医疗纠纷的起因。见表5。

表5 “95后”高职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分析(n%)

3 讨论

通过课题研究可知,“95后”高职医学生的医德现状不容乐观,医学生在医德认识和对待医疗问题上的态度,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2]。部分“95后”高职医学生的医德精神与信念缺乏、学医动机庸俗化等方面问题凸显。“95后”高职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任重道远。它贯穿在整个医学生的理论教育与实习阶段,无论是学校中的教师还是临床实习中的带教老师都肩负着这一重任[3]。

3.1 注重“95后”高职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

自古以来医生是社会认知所具有“救死扶伤”崇高地位的职业,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疗领域的畸形市场使得医生成为医疗体系矛盾的缓冲器[4]。社会上对医务人员的负面评价不断增加,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同也随之发生改变。课题研究结果显示,“95后”高职医学生对从医的认同感不强。在“95后”高职医学生的医德培养中,应注重开展医学生职业认同教育,着力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坚定其从医信念。

3.2 拓展“95后”高职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途径

医学院不能忽略医学生道德心理的培育,亟需摸索出实践性较强的医德培育体系[5]。一是优化教学模式。目前,“95后”高职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课程较少。可根据“95后”高职医学生的心理特点,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医德精髓的渗透,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周边的养老院、福利院为活动载体,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无偿陪护活动[6]。加大对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的培养,医患交流的模拟演练,增强学生沟通意识[7]。二是强化法规学习。围绕医德精神的传递,邀请医学专家在校园内开设讲座,针对目前社会上热点医疗问题,加强医德规范、医疗法规的学习,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事处理条例》等。三是突出文化育人。通过“5.12护士节”“8.19医师节”“职业技能竞赛”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激发“95后”高职高职医学生的职业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95后”高职高职医学生从医的责任感。

3.3 强化“95后”高职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师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这为新时代的医学生医德教育指明了方向。高等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95后”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使医德教育更具针对性。一是建章立制。高等医学院校要制定开展医德教育的相关规定,明确医德教育队伍所应承担的工作内容和所具有的工作权利。二是配强队伍。选配具有医学、心理学、伦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和经验丰富且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教授,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与教研活动,提升医德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全员育人。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在医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科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渗透医德教育,潜移默化,立业立人。

[1] 王卫平,温锦旺,王国祥,等.医学生的医德认知与医德教育的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6(2):20-25.

[2] 顾艳琼,苏秀娟,王嫱,等.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806-807.

[3] 张丽.浅淡医学实习生的医德教育[J].成功,2010 (10):139.

[4] 姚泽麟.近代以来中国医生职业与国家关系的演变[J].文化纵横,2015(4):15.

[5] 张丽红,李英.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医德心理培育的必要性[J].医学与哲学,2010,31(5):62-64.

[6] 左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7] 缪春玉.医患纠纷数据库的研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8]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全文).搜狐教育,2017,10,18.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医患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浅谈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