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八团”长汀剿匪史话

2018-01-22 04:20郑鹤培
红土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会昌长汀土匪

郑鹤培

“警八团”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警备第八团。这是1949年10月上旬以闽粤赣边纵七支队的15、17团为主组建的队伍,团长游梅耀,政委陈扬,指战员多为粤东、闽西的子弟。

新中国成立之初,大陆残留着国民党潜伏下来的大量匪特,清剿这些残匪是当时的重要任务。福建地处祖国东海国防最前线,对敌斗争的形势尤为严峻。警八团组建后,开进上杭、武平、连城剿匪反霸。历经一年多,肃清了三地的匪患。

警八团一完成上述三地的剿匪任务,就进军长汀,清剿匪特,同时协助地方完成土改、建政等任务。1951年4月,部队驻扎河田期间,补充了一批土改后新入伍的闽西子弟,增强了战斗力。接着根据敌情变化,部队先后迂回于河田、刘源、吴家坑、朱坊一带执行任务。其中,六连先驻湖岭、童坊,在童坊的一个祠堂里看守关押的地主、恶霸、土匪等一般犯人和在碉堡里关押的死刑犯,七八天后看守任务移交给区中队,全连移驻李家坊、杨屋坑和内外张坑等山村清剿匪特。

这段时间,全团以班排为单位,坚持“村自为战”,在深山密林中设立岗哨,日搜夜伏,布下剿匪的天罗地网。夜间打伏击,一般3~5人编成一个战斗小组,按预选的伏击点(有的在山溪道旁,有的在要道交汇点,有的在茅寮、荒屋附近),坚持到深夜或黎明;伏击时自己不能有半点暴露,要不怕蚊虫叮咬,遇见野猪等也不能打,而一旦发现土匪的行踪和动静,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制伏或击毙。这种战术,对于消灭闽赣边多股匪帮取得很好效果。日间的搜山,既要在深山老林中查找疑点,还要眼观耳听周边动静,及时发现和处理敌情。这也往往迫得匪特无处藏匿,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深山老林搜索,许多战士手脚被划破,脖子上也被树上掉下的毒虫沾着而溃烂,但为了剿匪的胜利,大家毫无怨言,士气一直高涨。特别是部队里官兵一致,亲密无间,同甘共苦,表现出“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精神风貌。在紧张的剿匪反霸中,部队还举行过几场大型演出,对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加强军民鱼水关系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时村子里的民兵也组织起来参加剿匪,声势大震。警八团又消灭了潜藏在闽赣交界大山里的几股顽匪,并先后击毙匪“第35纵队司令”吴锦林和匪支队长涂金标等。这期间,部队还抽出一批文化教员在朱坊一带搞土改,确保土改任务的胜利完成。

1951年8月,部队在长汀濯田作暂短休整。之后,奉命追剿另一股顽匪,即作恶多端的武平大匪霸潘美庆。这股顽匪,当时已逃串到闽西长汀与江西会昌交界的深山里,凭借省际边陲的山村继续恣意危害人民。匪首潘美庆,国民党时有“山大王”“小王国”之称,那时这股土匪有30多人,每个人都有长短枪,装备较精良,手段残忍。

为消灭这股顽匪,我部兵力除在长汀境内围剿外,还派二营六连进入江西的会昌,进行多路追击。六连刚到会昌的田心村时,老百姓因遭土匪的恫吓与洗劫,闩门闭户躲开我军。面对此情,六连在密布岗哨、严监匪特的同时,大张旗鼓地向群众表明来意,宣传解释我军的剿匪政策与决心等。经过一段时间挨家逐户的谈心解释和大会宣传,群众发动起来了,组织起来的民兵还配合我军的“剿潘”行动。

在闽赣边境会昌两个多月的剿匪战斗中,六连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严密封锁、搜索各大山及要道,并捣废了潘匪巢穴“流郎寨”。不久,在人民战争的海洋中,潘匪部落成员一部分被击毙,一部分被瓦解,剩下的只有七八个顽匪。10月15日捷报传来,负隅顽抗的潘匪终于在长汀与江西边境的一个小山村——长汀四都汤屋村被击毙。击毙潘匪时有个“祖孙周旋,智递情报”的细节,即当地一群众被潘匪监押后用眼光暗示其11岁的孙子逃出去报告解放军,其孙子机智地从狗洞逃出报告民兵,民兵报告区中队,区中队报告我部四连的一个排,从而我军及时赶到,在威震声中击毙潘匪,其兄潘美槐及老婆被生俘,其余顽匪全部缴械投降。至此,长汀剿匪取得全面胜利,确保了全县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宁。

警八团完成剿匪任务后,于1951年10月驻进长汀县城,1953年3月移防厦门的大嶝、小嶝、角屿三岛。

猜你喜欢
会昌长汀土匪
谭学念
张大千摆“空城计”
绿色青山就是财富金山
软枝青冈,福建壳斗科一新种
让历史课堂折射生活之光
雪夜
醉菊
祠堂文化特色及其保护研究
临城劫车案与抱犊崮“土匪邮票”
土匪变成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