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山茱萸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8-01-23 01:59严永旭黄小柱
天津农林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开阳县山茱萸炭疽病

严永旭,柴 娜,黄小柱

(贵州省林业学校,贵州 贵阳 550201)

1 引种栽培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产区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安徽、浙江、山西等省份。贵州省也有零星栽培,开阳县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山茱萸品种种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引进山茱萸品种种植,普定县2010年后也曾引进栽培。

从2011—2015年,贵州省林业学校先后从河南省引进山茱萸4个品种(石磙枣、大红枣、八月红和珍珠红),在开阳实训基地进行引种栽培研究。

2 山茱萸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山茱萸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树高4~10 m,树皮颜色为灰棕色,小枝细圆柱形。单叶对生,叶片长椭圆形或卵形,叶先端渐尖。花黄色,果实外观为长椭圆形,其长1.2~1.7 cm,其直径0.5~0.7 cm,其颜色为红色至紫红色。

2.2 物候期

根据陕西省佛坪县山茱萸物候期的记录,对照开阳县引种山茱萸物候期的记录基本一致:2月为萌芽期,3月为开花期,4月为展叶与抽稍期,5—7月为果实快速发育、硬核期;8月为果实成熟前期;9—10月果实成熟期、采收期、落叶期;11月—次年1月为越冬、休眠期。

2.3 开花习性

3月上旬为花蕾期,3月下旬—4月中旬为花期。早熟和晚熟品种开花期会有一定的时间差距;日均温度较往年偏低,山茱萸的绽蕾、开花时间均会推后。

2.4 结果特性

核骨质,狭椭圆形,长约12 mm,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在3—4月;果实在9—10月份成熟。

2.5 含量测定及药效

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对山茱萸的测定,有药用价值的山茱萸干燥品中的莫诺苷和马钱苷的总量不少于1.2%。山茱萸具有降血糖、抗衰老、增强免疫机能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3 栽培地立地条件、气候特点

3.1 地形地貌

栽培地点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属黔中高原区,海拔1 200 m,山地阳坡,土壤偏酸性,地形以山地为主。

3.2 气候特点

开阳县县境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霜期长,多云雾,湿度大。年平均气温介于10.6~15.30 ℃之间。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2.3 ℃,极端最高气温35.4 ℃;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气温2 ℃。

4 病虫害种类

根据病虫害在山茱萸危害的部分分为果实病虫害、叶片病虫害和枝干病虫害。

4.1 果实病虫害

4.1.1 蛀果蛾 在果实开始变红的时候,蛀果蛾幼虫侵入果实,蛀出交叉纵横的孔道。

4.1.2 炭疽病 6月上旬开始发病,为害果实。

4.2 叶片病虫害

4.2.1 尺蠖 又名造桥虫。以幼虫咬食叶片,仅留叶脉。

4.2.2 大蓑蛾 又名避债蛾。以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将整株幼虫树叶片食光。

4.2.3 木囊蛾 把枝条上的叶片吃光。

4.2.4 介壳虫 若虫孵化出土后,爬至枝条嫩梢吸食汁液,轻者使枝条生长不良,重者引起落叶,致使枝条枯死,易招致霉菌寄生,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4.2.5 白粉病 为害叶片,严重时引起树木枯死。

4.2.6 角斑病 病斑组织枯死,容易引起叶片干枯而死。

4.3 枝干病虫害

灰色膏药病, 危害枝杆,形成厚膜形似膏药,严重时树木枯死。

5 引种栽培地常发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从最近5 a对开阳县山茱萸栽培品种的观察,最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2种,即白粉病和炭疽病。

5.1 白粉病

5.1.1 症状描述 4—5月份会开始发病,6—7月份发病最为严重。白粉病主要危害的部位为叶片,当叶片感染白粉病后,叶片就会慢慢地失去绿色,一般从叶片的尖端开始逐渐向叶柄方向慢慢地失去绿色。叶片的正面可以观察到灰褐色或淡黄色褐斑,而在叶片的背面则可观察到白粉状病斑。如果没有采用防治措施,随着白粉病的恶化,叶片上会出现散生的褐色小黑粒至黑色小黑粒,严重的白粉病会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5.1.2 防治措施

(1)清除周边有白粉病发病病史的植株根据观察,开阳县山茱萸种植地有部分山茱萸苗木患有白粉病,有部分山茱萸植株未患白粉病。患白粉病的山茱萸附近种植有患白粉病的金银花,当年年底把金银花病株焚烧,第二年采取防治措施后,山茱萸白粉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2)注意株行距 根据山茱萸苗木树龄合理安排株行距。开阳县4 a以下苗龄的山茱萸株行距为2 m×3 m,每行中间种植黄花菜。10 a以上树龄的山茱萸采用4 m×5 m的株行距,保证林间通风透光,植株健壮生长。

(3)休眠期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在山茱萸休眠期,将病株修剪并收集焚烧,喷洒石硫合剂(配方:生石灰∶硫磺粉∶水=1∶2∶15)。

(4)药物防治 在发病初期,使用50%的多菌灵兑水800倍,每隔7 d左右,在无风晴天连续喷3~4次;也可以使用50%的托布津1 000倍液喷3~4次。

5.2 炭疽病

5.2.1 症状描述 山茱萸炭疽病的主要发病部位为果实,叫果炭疽;有时叶片也会发病,叫叶炭疽。开阳县引种栽培的山茱萸炭疽病为果炭疽。发病期为4月底—10月果实成熟。

(1)结果初期发病。果实上会出现红色小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红色小点扩大,病斑的边缘红色,病斑的中间凹陷呈黑色,整个果实变红但果实尚未成熟。病情严重时,病斑会扩展至整个果实,致使工作果实变成黑色,果实萎缩。

(2)成果期发病。在果实上先出现棕红色小点,棕红色小点会逐渐扩展,变成圆形至椭圆形黑色凹陷斑。

5.5.2 防治措施

(1)提高抗性。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冬季适量施肥,提高山茱萸植株的抗病力。

(2)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每年冬季,对带病的枝条要进行修剪,对病果、枯枝、带病枝条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菌越冬。

(3)药物防治。开阳县无霜期长,多雾,湿度大,果实容易引发果炭疽。需要加强监控,发现炭疽病时,在发病初期开始防治,对叶面喷施波尔多液(硫酸铜∶熟石灰∶水=1∶1∶1 000),每隔15 d连续喷3次。发病中期,使用50%的多菌灵兑水500倍,进行叶面喷施,每隔10 d左右,在无风晴天连续喷3~4次。

6 结 论

近几年,在开阳县主要发生白粉病和炭疽病,其中白粉病跟栽培的周边环境有关,消除周边白粉病病源后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病虫害应该以预防为主,引种时应加强检疫,防止将病株病菌带入栽培地;通过施肥、修剪等措施增强山茱萸的抗性;清理栽培地周边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1]王建春,何银玲,谢彦涛,等.河南西峡山茱萸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5(3):52-53.

[2]郭宝军.山茱萸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5,32(6):106-107.

[3]张延军,黄建,李平,等.山茱萸炭疽病田间流行动态规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5):155-156.

[4]李婉,葛国茹,李晓玉,等.山茱萸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3(5):47-49.

[5]康积林,曹亚俊,杜建奇.佛坪县山茱萸标准化上产栽培周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11-113.

猜你喜欢
开阳县山茱萸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山茱萸真空干燥特性研究
开阳县三口河水库工程高边坡预裂爆破控制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开阳县三口河水库(岩溶地区)溶洞处理
山茱萸提取物保护脊髓损伤神经的机制研究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山茱萸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亚桥发展促进会、北京圣维亚纳基金到开阳县捐资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