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道法自然

2018-01-24 12:13孙晋营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物钟素问自然界

孙晋营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称为“天人相应”观。人生活在自然界,但又很少意识到自然界是人之先天之先天。所以,生命之道、治未病养生之道应道法自然,也就是说治未病的首要原则是“法则阴阳”。《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阴阳,就是效法自然界的阴阳变法规律生活,养生保健。日常生活顺从自然行事,这样人体生物钟与天地自然同步有序运转,内外环境各系统协调一致,《黄帝内经》称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其有晨昏不分、四时不明、阴阳颠倒的行为,势必造成机体生物钟的紊乱,系统平衡失调,岂有不病之理哉。笔者认为许多慢性病,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病皆与此密切相关。关于顺时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所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成为指导人们四时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治未病养生保健须遵从自然变化、法于阴阳的原则,还必须掌握自然界天地阴阳气候变化规律以及突发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以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邪气侵害。如春天的流感(包括禽流感、猪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肝炎等;冬季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或加重。公历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根据千百年来五运六气理论对气候变化规律认识分析,丁酉年为木运不及之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司天之气克中运不及之木,此为天刑年,年内气候变化较大,易伤人致病或传染病的流行。纵观全年气候以燥、热为主,初之气之客气为太阴湿土,提示早春多湿冷天气,春天来的较晚,草木晚荣;二之气天气就比较炎热,晚春易于出现瘟疫流行。至于冬季气温偏高,“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肝受邪发病,出现肝风内动,肝气郁发之胁痛、目赤、振掉、鼓栗、筋痿不能久立等肝经病证。“暑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暑热郁蒸伤脾而病小便黄,寒热如疟,甚则心痛之热证。基于运气学说对自然气候变化规律的经验认知,提醒我们适时做好各项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病邪的侵袭,切断传播途径,提高自身免疫力,如饮食五谷以食白色、红色为主;五味以咸味、苦味、辛味之品为宜,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或降低发病率。

猜你喜欢
生物钟素问自然界
周末“补觉”是一个谎言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打乱生物钟会让人变丑
智能生物钟
神通广大的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