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音乐院校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模式初探

2018-01-24 12:04
黄河之声 2018年20期
关键词:基地院校音乐

廖 涵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高等音乐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级音乐人才,为基础音乐教育、文艺舞台和专业的演出团体等人才培养服务。近年来,高校改革转型,逐步强化和引导学生的就业意识,越来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合理修改和制定符合音乐专业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案,积极探索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为教育转型的新方向,寓教育于实践中,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音乐应用型人才。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在高等音乐院校转型发展中应运而生,音乐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在实践中积累,才能取得进步。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中心,是教学改革的支撑平台,由专业教师队伍、民间艺术家或非遗传承人、企业专家共同按照教学实际组织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服务。

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以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训与实习,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实践需求,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一、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教学不同于传统大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舞台实践、教育教学、群众文艺工作、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课题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多方面、全方位的专业技能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如此以来,学生在直接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学习,能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二)强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本音乐素养,是学生技能提升的基础与保障,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要内化于心,通过技能展现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传统课堂将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分开进行,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形式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思考、综合应用。如舞台实践时对乐曲进行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反复练习,开展群众文艺工作时根据实情选择适合不同群体的文艺节目等,都有利于学生对自身专业的思考,从而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三)促进培养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高等教育转型改革,解决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素养需求之间的矛盾,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制定完善相应的教学计划,整合各类专业课程,结合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其旨在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音乐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培养具有理论创新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二、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高等音乐院校已意识到构建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制定完善相关制度,但进度与侧重点各不相同,如有的院校注重理论实践,组织学生的田野调查,有的院校注重艺术实践,有的院校致力于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等,皆由院校的不同性质决定的。

(一)基础建设

高等音乐院校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音乐实践教学基地。校内音乐实践教学基地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与配备方面,包括琴房、音乐厅、排练厅、录音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等,为作曲、录音艺术、音乐表演、音乐学等专业学生提供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场所。校内音乐实践教学包括课内音乐实践教学与校园音乐实践教学。课内音乐实践教学包括课重奏课、合奏课、合唱指挥等,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掌握;校园音乐实践教学是以院系或专业类别区分的专场演出,如作品音乐会、教学班音乐会、毕业音乐会等。此外,“学生交响乐团”、“学生民族乐团”、“学生管乐团”、“学生合唱团”等也为实践教学搭建了重要平台。

校外音乐实践教学基地是为音乐专业学生提供舞台实践、教育教学、群众艺术服务实践和实习的场所,如当地中小学、歌舞团、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企业等。目前部分音乐院校与当地小学、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均建立实习教学关系,但主要针对应届毕业实习学生,其它年级学生的学习仍然以校园学习与实践为主,以形式多样的比赛与活动搭建实践平台。而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进校讲座、展演,能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了解到民间艺术形式,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有助于独立思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音乐院校在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方面投入较大,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师资配备、制度建立、基地管理和评价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师资配备不合理。部分院校校内师资较为雄厚,实践教学工作大多也由专业教师兼任,缺少优秀企业技术人员或民间艺术家参与实践教学指导,有的院校虽然请了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实践指导,但在校内与校外教学的结合方面却显得随便和松散,如此便很难对大学生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实践教学的效果也不会理想。

2.规章制度不完善。部分音乐院校关于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学分管理规定,对学生实践的考核和成绩的评定也显得单一,对基地的使用情况以及维护管理更是没有具体规定。

3.基地管理不到位。部分音乐院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较为灵活,如组织活动由不同部门自行负责,学院内并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没有统一规范。对基地的实践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没有详细的记录,也存在维护不够及时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4.评价机制不健全。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显得不够全面,有的仅根据期末或年度考核作为评价的依据,既没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也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5.受众范围太局限。音乐院校艺术实践教学除对部分应届毕业生有学分要求之外,对其它年级学生而言是“可选择”的教学活动,无法真正惠及调动每一位学生,使之认真对待实践教学,并从中习得经验。

6.活动开展太随意。在组织的实践活动方面显得随意,“系列”类活动较少或没有,而无法以“系列”的形式施行就无法建设学院特色与品牌,学生对其印象也不够深刻,如仅凭某一次讲座与展演,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整合方面起到的作用和意义不大,教师应及时予以补充。

三、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模式的新思路

(一)完善制度,制定相关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制度建设要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形式体现出来。

课内教学实践要通过院系制定相关《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大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由教师遵循教学工作考核办法,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向学生明确成绩管理和考查方式,完成教学管理,最终通过考查、考核等方式,督促并激励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如视唱练耳课,教师既可通过单独考核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成绩认定,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可通过组织策划视唱练耳汇报演出,分组对学生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

校园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各类奖助学金等挂钩,明确不同等级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测评中所得奖励,最终以量化成绩体现在综合测评中,制定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细则》、《大学生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

毕业生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应有明确的学分管理规定,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根据表现,其成绩由实习单位提供,完成应修的学分。除此之外,对于教学设备的管理规定也应予以完善,如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实践教学基地申请使用程序》、《实践教学基地安全制度》等,保障实践教学的硬件使用规范。

总之,对于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要实现“有章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按照制度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为保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评价,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方法与思路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学生,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平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教学结果及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的变化,观察实践教学活动是否对大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激发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和学习的热情,以便于教师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工作方法与思路。

注重教学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情境性评价与非情境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在学习过程中阶段性和总结性的评价,具体表现为既在阶段性的学习中及时了解教学结果和学生进展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又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对课程的学习做全面的总结;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是既要针对学生的兴趣态度予以评价,又要对学生的能力或水平进行等级或分值的量化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是既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又要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情境性评价与非情境性评价相结合是既要针对学生某一课程或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又要在课程或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综合性评价。

(三)建设队伍,合理发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于音乐专业来说,校内教师是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清晰的教学思路和逻辑的专业队伍,但也有扎根民间,致力于传统音乐传承的民间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诠释更加贴近生活,如何将源于劳动、源于生活的艺术引入课堂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使学生了解到艺术的起源,加以思考,在艺术创作中融入民族性元素,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同时企业技术人员是经过专业音乐训练,在工作岗位中逐渐明确自身定位,并对社会所需要的音乐和人才有准确定位的群体,大力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导向,对于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需求将大有裨益。

因此,不仅要建设校内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力量,更要注重引进民间艺术家、优秀企业技术人员等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实践教学队伍的主要力量,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民间、企业接受技艺传授、企业培训或挂职锻炼,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人才、学科骨干和后备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多举并措,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练习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各类实践实习活动,如定期为博物馆新近和馆藏乐器测音,定期赴当地文化馆举办民间音乐或城市音乐田野考查汇报等,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课堂听课、学习等。

同时,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保证教学实践经费充足,另一方面要合理规范,合理利用,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校外实践基地管理的新模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多途径、多形式的建立校外基地,提高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实现自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基地院校音乐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的基地我的连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