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迪庆古典热巴舞

2018-01-24 21:22扎西平措迪庆州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8年3期
关键词:塔城热巴迪庆

■扎西平措(迪庆州文化馆)

热巴歌舞艺术是藏族文化的瑰宝、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高雅艺术,热巴艺术一般分为古典热巴和表演性热巴(流浪热巴)两种,流传于云南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一带。香格里拉五境乡、上江乡一带的古典热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思想内涵,庄严唯美的审美价值,是民族文化不可多得的珍品。

迪庆热巴舞时下被定义为几类:古典热巴、表演性热巴、流浪热巴、塔城英都湾热巴、古典热巴舞蹈,它的音乐古朴而简约,多用引舞者吟唱,带领群体表演者起舞艺术个性对比鲜明。

热巴歌舞艺术是藏族文化的瑰宝,在藏区流传很广。热巴艺术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表演技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其具有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热巴,传统上分为古典祭祀热巴和表演性热巴、流浪热巴。表演性热巴(流浪热巴)一般以家庭、家族为团体,20世纪70年代之前,整个高原藏区交通不太方便,但人们都有长途去朝拜的习惯,因而热巴艺人在行进途中,边跳热巴卖艺边朝拜,形成了所谓的以表演高难度技巧为主的流浪热巴,当一个家族群形成能够独立完成热巴表演时,在农闲时也会游历四方卖艺增加收入。表演性热巴,将戏剧、歌舞、杂技、说唱等艺术融入其中,追求高难度的动作,以此吸引观众。此类热巴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演变,目前在藏区都有流传。

古典祭祀热巴是一种宗教祭祀歌舞,中国的神灵祭祀活动自远古时期就和乐舞相结合,形成了以音乐、舞蹈为重要祭祀手段的礼俗传统。神灵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的一个共同主题,不同地区各种不同形式的祭祀仪式和音乐风格则是这一主题的不同主体。而这些变体的形成,又与特定地域的文化传统和特定人群的社会结构相关联。流传于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的热巴舞就是典型的古典宗教热巴,它与流传于藏区的流浪热巴具有很大的不同。根据资料显示,古典祭祀热巴目前仅在迪庆流传。

迪庆古典热巴流传于云南迪庆维西县的塔城镇,地处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交界处,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生活着藏、纳西、傈僳、玛里玛撒、白等多种民族,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相互交融、和谐发展。千百年来,形成了具有多宗教、多种文化争相辉映的多元文化体系。而塔城古典热巴舞是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经历了历史和岁月的考验,一直完好地流传至今。

迪庆古典热巴是从西藏传入的一种宗教祭祀歌舞,传入塔城约800年,与其同类的舞种在西藏已消失、变迁。目前还无考证在藏区还有同迪庆塔城古典热巴类似舞种存在。也许是因为迪庆地处边远、人杰地灵等特殊条件而使这一文化瑰宝得以流传下来,实为令人欣喜。

迪庆古典热巴具体起源之说,至今无一定论。首先,无法从书籍经典考证其起源,虽说一些个别说法,但都因无很强的说服力而不可信。而民间的传说等等,也对热巴的起源都因历史原因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释。不同的艺人有不同的说法,很难定论。而具有普遍说服力的,笔者认为是米拉日巴说。相传,米拉日巴尊者为了佛法的发扬光大而修建一座寺庙,可是修寺庙期间发生了一件怪事,大家辛辛苦苦白天修好的东西,第二天不知是谁破坏一空,第二天大家辛苦又建好,第三天又被人破坏了。由此,寺庙一直建不起来。米拉日巴尊者算出这是一恶魔作怪,乘晚上破坏建寺,米拉日巴尊者计上心头,他找来了8个英俊的男子、8个漂亮的姑娘,编排了一些精美的舞蹈。每逢晚上就在所建的寺庙旁跳舞,吸引了无数群众观看。恶魔不敢出来看戏,他知道米拉日巴在场,乘此机会,大家赶紧建寺。大家跳到第三天时,恶魔装扮成一个僧人忍不住偷偷溜进舞场看戏,正走神时,被米拉日巴制服。此后,寺庙也顺利建起来了。

由此可见,虽然是传说,但从侧面体现了当时佛教为发展而与当时藏族本土宗教“苯教”所产生的斗争,在此过程中,宗教乐舞逐渐产生,此实为宗教热巴的雏形。在藏传佛教中,米拉日巴是为今生获得大成就的大成就者,他善于唱歌,用唱歌宣传佛教思想,教化群众,救度众生。因此,人们认为塔城热巴是后人为了纪念米拉日巴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而编排的一种传记及祭祀乐舞。这一学说具有其历史及艺术说服力。

以迪庆维西县塔城镇英都湾村为例的古典热巴,特质如下:塔城古典热巴为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乐舞,着重于祭祀性。每逢过年过节,首先要请活佛或高僧占卜算卦,推算出一个吉祥的适合日子进行热巴表演。日子大都会订在初十五之内。英都湾村实行东道主制,每年由两家主办,村里60多户轮着主办。当算定好日子后,东道主就会准备跳热巴的宴席。东道主把这事当作一种荣耀,会尽其所能办好各项细节。除了传统规定的每年举办热巴表演,有些村落在村里发生不好的事件,有障碍时,也会进行热巴表演,达到娱神、消灾避难的作用。

热巴服饰及道具。男子为黑色金绒楚巴,左袖穿上,右袖自然下垂,背部拴一根七彩带,七彩带要由不同颜色的7种哈达或绸在一根布上顺次打结拴好,做好花结,藏语名为“交打”,拴在右肩至左腰斜边,跳动时摆动它,具有鲜明的色彩和美感。头戴黑色黑红相间发结,上身着白色、粉红色、红色衬衣,腰部围一圈用牛毛织成的细长绳结,结头有花结,着白色裤子,脚穿马靴。道具:右手握一手摇鼓,鼓直径约为20cm,置一手柄用于手握,鼓的两侧面拴两条皮绳,摇动时绳击鼓面产生声响,左手握一牦牛尾。女子服饰:头戴五冠佛帽,用红色布带缠于头上,藏语称“拉喜”。五片佛牌上装饰一些吉祥的图案,缠上哈达,插上鲜花等。上身穿各色衬衫,外穿对襟毛呢或花无袖衬衣,藏语称“布东”,下身穿长黑色百褶裙,身上同时各自挂些饰件和哈达。道具:左手握一长柄鼓,鼓直径约为50厘米,右手为一弯曲的击鼓棒,跳时女孩左手举着鼓,右手击之而舞。

舞蹈及音乐的个性:迪庆塔城古典热巴属宗教祭祀乐舞,因而在舞蹈动作上更多注重一种庄严、庄重、肃穆以及歌颂性。舞蹈节奏由缓慢到快到极快,周而复始。鼓点由舞者击打,节奏为:①||:×××0|×××0|××××|×0:||。 ② ||:×××0|×××0|××××|×××0:||。③||:×××0|×××0|××××|××××|×0:||。 ④||:×××0|×××0|××××|××××|×××0:||。舞时男子手摇鼓边摇边曲线运动,随身体和脚步不同变换,左手摆牛尾配合。脚步动作一般为走、跨、点、闪、提、跳、转等不同表现形式。女孩子边击鼓边跳,动作比男子小,为轻柔、端庄、优雅。节奏与男子相同。男女有穿麻花等技术性舞步。

音乐:由山歌《阿拉拉姆》、嘛呢经歌《嘛呢啦》 《热巴鼓赞》 《扎史珠》等组成,音乐为人声演唱。开场时有山歌,中场时音乐唱段各有不同,其歌词根据严格的舞段分工而具体应用。歌唱时大家静止,唱毕再舞。歌词大多为赞颂之词。如开场时的歌《阿拉拉姆》,歌词大意为:最早的山歌是阿拉拉姆,最早的文字是嘎卡嘎俺,太阳升起在东方,月亮升起在大海,群星相拥在蓝天,好男儿相聚在舞场。如《热巴鼓赞》大意为:吉祥的热巴鼓啊,是用檀香木做成的,鼓皮是那骆驼皮,鼓棒是那山间三节藤,鼓面画着太阳和月亮,月亮绕着太阳转。

热巴仪式开始前身着盛装的舞者全部躲在舞场边的布幕后,不让人们看见。此时先由老者(大多为领舞者)敬佛法僧三宝,对诸神佛进行供养,意为迎神仪式。

第一场:(开唱山歌)由一歌者独唱山歌《阿拉拉姆》,歌词为赞美神佛,曲调高亢、嘹亮、悠长。

第二场:《颂词》,由领舞者念颂词,大意为吉祥的日子里,迎请歌颂佛法众神、先哲上师、各路神山等等。台词完后,舞者依次从布幕后跳出。

第三场:《嘛呢经歌》,唱六字真言,意为吉祥如意。

第四场:《颂佛》,歌颂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神佛。

第五场:《热巴鼓赞》,歌颂热巴道具,热巴鼓的赞歌。

第六场:《颂人才》,歌颂人及人体的美丽。

第七场:《颂自然》,歌颂自然、山川河流等。

第八场:《神山颂》,歌颂各路神山。

第九场:只有舞,没有歌,为纯舞蹈节目。根据舞场的具体需要舞蹈。

第十场:《颂客人》,赞颂客人和朋友。

第十一场:《颂达摩神山》,歌颂塔城的圣地达摩祖师洞。

第十二场:小舞蹈。

第十三场:小舞蹈。

第十四场:《舞场颂》,歌颂舞场,体现人们欢乐的情绪。

第十五场:《驱魔》,驱逐妖魔鬼怪。

第十六场:《神圣聚会》,赞颂神佛。

第十七场:《献哈达》,献哈达给胜利的民众。

第十八场:《送神曲》,送各位神佛。

一般热巴舞有18段,其间纯舞蹈的场次中有马鹿舞,戴着马鹿面具,用年少者模仿鹿起舞。有跳乌鸦舞、有跳钻牛角舞(设一低木杆,让舞者从下跳穿过去)。这些舞都有其一些寓意或佛教经典故事相吻合演变而来,可谓意思深刻。

有时人们在18段基础上再加3段成21段,如此,舞者可根据所需内容跳个通宵达旦。

迪庆古典热巴是一种宗教祭祀乐舞,具有很强的仪式感,人们通过对三宝、神灵的歌舞供养,达到与神灵对话、与神灵自然和谐的境界,以此期望祈祷村落平安吉祥、人们平安顺利,体现了藏族人民热爱生活、敬畏自然、富于信仰的精神追求。是藏族人民艺术文化的一朵奇葩,作为文艺工作者,学习、传承、保护和发扬这一份优秀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塔城热巴迪庆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提高塔城巴克图口岸标准厂房施工质量的措施研究与探讨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首届热巴展演暨热巴艺术高峰论坛在昌都举行
参加《西藏昌都首届热巴舞展演暨热巴艺术高峰论坛》有感
帕雄热巴的描绘与解释
“首届全区热巴舞展演暨热巴艺术高峰论坛”综述及其他
见证忠诚 卒不停息——记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塔城分局冬季除雪保通
迪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