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诗歌的“发现体教学”初探

2018-01-24 22:42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拟声词文体词语

徐 磊

何为发现?发现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而“发现体教学”,则正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验,自主发现并掌握知识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教学《四季的脚步》这首儿童诗时,我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趣味识写,发现汉字奇妙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生字的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检查生字,写字教学则重点指导。

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更能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在“步”的写字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步”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汉字的造字本意,再创设有趣的语言情境,带领学生书空“步”字下半部分的笔顺,加强学生对“步”字下半部分写法的记忆。

在识写环节,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发现了汉字的奇妙。

二、借助微课,发现文体特点

我们的语文课就是要教学生未知的,而且要教出浓浓的“语文味”。这节课中什么才是这些低年级学生不懂的呢?“语文味”又在哪里呢?我想那就是“诗歌”这一文体的特点。这也往往是我们很多一线低年级语文教师容易忽视的。其实,文体教学不分学段,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教出每个学段的深度和层次。

本首诗歌具有诗句反复、词语重叠的表达特点。在学生整体感知诗歌之后,我巧妙地借助微视频,引导学生轻松发现了诗歌的文体特点。微课中,一个和学生同龄的电台小主持人主持了诗歌朗诵节目,为学生朗诵了《雨点》和《春天的闹钟响了》两首诗歌。我引导学生发现,诗人经常会把一些句子或词语重复用,既渗透了诗句反复、词语重叠的写作特点,又让学生倍感亲近。

在学生们看完微视频后,我又组织他们默读并思考“读了这首诗歌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边读书,边圈画词语和句子,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学生们通过一番观察、探究、合作学习,有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最了不起的是,基于微视频能够举一反三,自主发现本首诗歌中很多诗句反复、词语重叠等特点。

学生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发现了诗歌文体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并做简单标注,为后面的课堂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寻找规律,发现背诵妙法

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就要指导学生学会梳理规律,总结方法并运用方法。

在学生有了初读感受和诸多发现后,我首先利用对比句子和直观图画,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模仿声音”的方法读好诗歌。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回忆微课,发现背诵诗歌的方法。最终,学生得出背诵妙法——重复的句子很容易记,只要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重点背不同的句子,就能记得很快了。有了这一妙法,学生在图画和音乐的熏陶下,个个都能兴致盎然地当堂熟记这首诗歌。这也实现了我们让学生“学而得法,得而会用”的目标。

四、创编运用,发现诗歌之美

学会运用,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语用。本首诗歌,既体现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各自独特的美,又以反复的手法写出了诗歌的节奏美,巧用拟声词写出了诗歌的韵律美。

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会读诗、会背诗,心海中泛起层层涟漪,拥有美好感受之时,我顺势激励学生成文。让学生再次观察本首诗歌,展开想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季节编一节小诗,并根据事物的特点,用上恰当的拟声词。

学生有了前期的学习和积累,自编的小诗相当精彩,拟声词使用非常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一节节小诗新鲜出炉后,学生忽然意识到四季的美不仅仅在书本中,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在这样美的感染下,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之情也油然而生。

本节课,我们以“发现体”的独特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一步步发现了诗歌的语言表达特点及独特魅力,课堂时时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猜你喜欢
拟声词文体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找词语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一枚词语一门静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