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要凸显“三性”

2018-01-24 22:42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指向性三性大黑

徐 静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师生互动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但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只有具有启发性、挑战性、指向性等特点的课堂提问,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目标明确,思考路径清晰,进而真正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服务。

一、适当点拨引导,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文本内容的难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要善于以层层点拨引导的形式,将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解,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

如《螳螂捕蝉》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个手拿弹弓的少年一连在王宫花园里转了三个早晨。在教学这一自然段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对少年的理解认识,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少年是谁?他手拿弹弓在王宫花园里真的是打鸟吗?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当学生的回答与文本主旨有偏差的时候,教师再及时给予其必要的点拨引导,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犹如层层剥茧般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利于学生对文中人物产生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上述案例中,为了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教师从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课文内容,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矛盾冲突,提问要具有挑战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学习“障碍”,以创设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进而真正走进阅读的深处,提升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理解的争议点处创设矛盾冲突,提出如下问题:“彭德怀究竟爱不爱自己的大黑骡子?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深层思考:他既然那么爱自己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自然由关注人物的语言对话转向了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揣摩来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情感的认识上,引起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提问效果明显。

上述案例中,为了使学生对人物的精神、品质、特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从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入手进行提问,学生的回答积极踊跃,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围绕教学目标,提问要具有指向性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风向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这样的课堂提问指向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有助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如《游园不值》一课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仅从诗句本身的意思来看,作者没有看到园内的景象,就看到了一枝红杏,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但其实它是隐含着深刻意蕴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当你读到这句诗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中,除了字面意思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意思?”这样教学,诗句隐含的“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深层意思也就凸显出来,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上述案例中,根据古诗中诗句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诗句背后的意思,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指向性特别明确,学生思考有思路,教师教学有归路。

在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贯串学生整个阅读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具有启发性、挑战性、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指向性三性大黑
声源指向性仿真研究
巧用『三性』
刍议小学指向性提问写作教学——以《慈母情深》为例
大黑
把握欧姆定律“三性”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圆柱阵特征波束分解与综合超指向性波束形成方法
逻辑思维
大黑兔做了一个春天的梦
绕口令、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