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想象在民间故事教学中的价值

2018-01-24 22:42陈国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成公主民间故事渔夫

陈国华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因为民间故事具有形象、生动、曲折、神奇、吸引读者等特点,人们在进行民间故事创编时大都运用丰富的想象,使得民间故事更为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民间故事题材的文章,鉴于以上认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如能借助想象,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传承民间文化,可以使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民间故事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想象作用与价值进行探讨。

一、借助想象,发展学生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发展学生思维贯串整个学习过程,可以根据民间故事的特点,借助想象,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得到同步的发展。

1.听说并举,发展语言

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民间故事来说,都具有反复、复沓等特点。在民间故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蒋军晶老师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故事读了一遍,有许多情节我都记住了,你们想听哪个故事?”当学生说想听“一条大河”以后,蒋老师就开始讲了。在讲完以后,蒋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讲得怎么样,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故事讲完了。学生很快发现了蒋老师是因为抓住了关键词才讲得如此流利。在学生回答以后,蒋老师接着追问:“你记住了哪些关键词?”在学生回答出“小鸟说、只见她、从那以后”这些词语以后,蒋老师又鼓励学生按照这种方式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教学,多管齐下,发展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归纳概括,表达观点

单个民间故事中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如果教师能够把民间故事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以归纳概括的目的来看待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会随之得到极大提升。

如在教学《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与《文成公主进藏》两篇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武夷山与阿里山的传说》一文中到处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那么,在这个民间故事中有没有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事物呢?哪些是具体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学生思考以后回答:“武夷山、阿里山、武夷山上的巨石以及阿里山上的红桧树等都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接着我又继续追问道:“在《文成公主进藏》这个故事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教学,经过归纳概括以后,学生明白了这两则故事中的共性与个性,帮助学生找到了民间故事中常见的规律,促进了学生对民间故事特征的整体把握。

二、运用想象,激发学生审美体验

在教材中,大多数民间故事都是表达老百姓的美好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文本中蕴含着许多值得人们赏析、品味、感受的地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借助想象,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1.还原场景,体验情感

想象力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不是所有事物经过想象都可以达成。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想象与现实相结合,可以采取还原场景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素养。

如在教学《文成公主进藏》一文时,盛新凤老师是这样展开教学的:“历史上,真正的文成公主进藏真的有这么容易吗?接下来,听一位历史学家来讲故事,看看你从中又能听到哪些重要的信息。”这样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听完录音以后,盛老师又让学生说一说历史学家的描述与课文的哪些地方不一样。当学生找到文成公主坐船时脸色苍白等地方的时候,盛老师趁机引导道:“文成公主只是一个凡人,而且只是一个在深宫长大的公主。”如此教学,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到了文成公主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不仅了解了历史,还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刻感悟,对文成公主的认识更深了一层,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补白情景,感受魅力

民间故事中的想象神奇、夸张,但并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想象。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对文本内容进行补白,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民间故事的魅力。

如《渔夫的故事》一文最后写到渔夫用自己的机智把魔鬼引入瓶子,并把它投进了大海,课文至此结束。那么,被重新关回瓶子里的魔鬼会怎样呢,文中并没有交代,教师在教学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对课文进行补白。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文本内容,魔鬼的本性也在学生的补白中暴露无遗,真正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走向深处,彰显出了民间故事的特有魅力。

三、依托想象,传承文化

在民间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想象,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实现文化传承。

1.比照阅读,促进传承

民间故事大多数是传说,不一定是真人真事,有的是根据真实的人物事件改编而来的,而根据历史改编的民间故事大多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比照阅读的方式,以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

如在教学《文成公主进藏》一文时,蒋军晶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为了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民间故事温暖人心的一面,他是这样展开教学的:“同学们,你们刚才读的句子是真实发生过的,但是要了解更多真实发生过的事,可能要读另一类故事,那就是历史故事。想听历史故事《文成公主进藏》吗?”有学生说:“我喜欢民间故事,因为民间故事很神奇,读起来很有意思。”有学生说:“我喜欢读历史故事,因为历史故事中介绍的都是真实的。”有学生说:“要想了解历史真相,就选择历史故事,要想读得有意思,就选择民间故事。”……就这样,在比照阅读中,学生不仅把握了民间故事的特点,还了解了更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知识,真正走向了阅读的深处。

2.预测推论,促进理解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各自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预测推论的形式对民间故事进行整合,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渔夫的故事》一文为什么能够那么吸引学生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想象。由于这篇文章属于人物机智范畴的故事,因此,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大家自己阅读课文,并说说在渔夫和魔鬼对话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想法与渔夫不谋而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依托想象自然地融入到对文本语言的揣摩与感受中,不仅预测推论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对渔夫的诚实、善良、勇敢、机智等品质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体会,学习效果显著。

民间故事作为教材中的重要题材之一,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使命。因此,在民间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想象出发,极力挖掘文本的独特教育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文成公主民间故事渔夫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渔夫和小猫
漫话民间故事
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而建的吗
漫话民间故事
渔夫之利
西北民族大学原创歌剧《文成公主》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天皇版“渔夫”
松赞干布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