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高考那些事

2018-01-25 07:30汪立夏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哥读书大学

○汪立夏(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编者按:1980年代是火热的年代、思想大解放的年代,恢复高考是当时实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仿佛将人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激情猛然燃起,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充满了热切的期待。作者汪立夏就是在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他以邻居大哥为标杆,毅然地“像邻居大哥一样读大学,做大学生”,从此其人生和命运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作者后来也参与跟高考有关的工作,深知教育工作的易与难、良与弊,而新时代的高考已经来到,这必将是一场更加合乎规律与人性的高考改革。}

恢复高考那年,我记得邻居有位下放的大哥,字好有才,正忙着复习迎考。他是我心中特别喜欢和佩服的那种人,没事我就喜欢往他住的小房间跑。当年条件艰苦,一支笔、几本书、几叠纸,就着并不稳定的白炽灯的昏暗灯光,就是复习迎考的架势了。我常听他讲乡下的趣闻、知青的故事、人生的向往,以及当下高考的期待,觉得他特有文化,就像个宝库似的,只要和他一见面就有所获。要说当时的我,对高考的感觉是朦胧的、神秘的,因为那时整个社会洋溢着一种“解放”的气息(“日出江花红胜火”般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充满着对知识和未来的渴望),涌动着一波又一波的一心向学的热潮,让你无法不激动、不跃跃欲试,特别是身边又有这么一位标杆式的大哥,我全身充满着期待和力量。

恢复高考第二年的1978年,我的这位邻居大哥熊建平考取了江西大学化学系,这在当时我们住着八户人家的院子里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要说这院子真灵气,自从诞生了第一位大学生以后,在四五年的时间里,陆续出了七八位大学生,这在我住的解元坊一带像传奇故事般流传了许久。初中毕业时的我,本来是有机会读中专的,那时上中专也不容易,读了就意味着有工作,意味着当干部,可是我没犹豫就拒绝了,因为当时就一个念头,我要像邻居大哥一样读大学,做大学生,所以继续上高中接着读书,奔着高考去了。

我自小一直跟着祖父母生活,祖父特别敬重有文化的人,总是要求我要读好书、做好人,他自己本人就很自律,从不沾公家的便宜,教育我也不准拿别人家的东西。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被叫到祖父工作的食品厂帮着抄黑板报、做宣传,叔叔阿姨们都夸我,给了许多鼓励,我自己也特别有成就感,更加卖力地读书学文化。不知我读初三还是高一时,祖父听说有一套数理化丛书于高考特别有用,就早早地和新华书店的领导打了招呼,“走后门”提前订了一套,书一到又早早地去取,我捧着散发着墨香的新书,心里就别提有多得意了,要知道一套书的价值可不菲啊,相当于1/4的月工资,何况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老天爷还挺给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没考上重点大学,但我也圆了大学梦。高考于我,印象倒真的不是太深,只记得自己天天摇头晃脑地在那读书背诵做练习,尤其是高中分科选择文科后,成绩尽管不是最好,但也挺不错的,特别是愈临近高考成绩愈好。我们文科一个班在当时也只考上了5个本科生,多数都奔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去了,那时的录取率大概10%吧,真正的精英教育,能上就是光荣。当年高考是在贵溪二中进行的,不像现在压力这么大,我们一群人相约而去,又相伴而回,考试中大气也不敢出,紧张地挨到最后。当然考完就轻松了,至于成绩如何、能否升学,尽管也有纠结和担忧,可就我自己来讲,感觉却挺轻松,因为坚信书还是一定有读的,就看是什么学校啰,何况只要一心向上,按我们县城里的说法,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和邻居大哥注定有缘,1982年他毕业任教,我入校读书,去的就是他所在的学校,不过他学的是时髦的化学,而我读的是冷门的历史。因为有便车,一辆敞篷的货车,我带着行李提前来到了大学。刚来时,吃住都在大哥宿舍,提前接受了他的入学教育,又提前帮班主任做了些迎新的卫生打扫、房间整理和分配寝室的工作,所以一入学我就被任命为生活委员,大学就这样迎面向我走来了。

在那个精英教育时代,上大学就意味着是国家干部、吃商品粮,就意味着鲤鱼跳龙门,命运从此改变,所以我们都眼巴巴盼着,下死命地拼搏,为的就是上大学。不过那时能上大学毕竟是种挺奢侈的期待,所以当年我们不上大学的准备要多于上大学的准备,即使落榜,打击也不像今天这么大,因为日子还得过下去,人生的路还有好多好多条。几十年过去后,再对照当年的想法,也许自己的职位高点、职称高些,可当年高中毕业即就业创业的同学们依然活得充实而快乐,我们依然是同学。

因了工作的关系,我一直与高考有着亲密的接触:在大学工作时阅过卷、招过生,多少明白了那过去于我们挺神秘的高考究竟是咋回事;在省教育部门工作时主持高考新闻发布会、参与高招宣传和录取工作,对高考也是越来越熟悉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接触感受了随着高考一年接一年进行时,家长和考生拼杀在这座独木桥上的悲怆和壮烈,深感高考不该是这个样子,因为当太多人把高考当成人生的唯一,就说明高考正远离教育的本意,呼吁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高考也在责难声中艰难前行,所幸新时代高考改革的步伐又在加快,一种合乎规律又符合人性的高考的变化和趋势正向我们走来。

一晃恢复高考40余年了,这给无数人带来期待和希望的高考,也饱受着无数的非议和诟病,但不论如何,高考因改革而恢复,又因改革而深化,总是在不断改革的路上愈走愈远、愈走愈好……因了这种态度去对待高考,高考才会真正成为老百姓心中期盼的高考。

猜你喜欢
大哥读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济公传
憋出内伤
我们一起读书吧
气死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