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人才培养“工作站”教学模式研究

2018-01-25 10:18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包豪斯工作站艺术设计

在国内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中,大部分院校是采取将专业设计理论和设计基础实践两个部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高校扩招造成设计专业学生数量与校园师资和教学资源的相对不平衡,致使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2011年5月9日,杭州市政府斥巨资引进“以包豪斯为主体的西方现代设计收藏”落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继而成立临时展览馆并成立包豪斯研究院。曹晓鸥在她的著作《中国现代设计思想——生活、启蒙、变迁》中提出“技术——生产力——设计”的关系公式[2],表明了设计学工作站教学实践模式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本文正是以工作站教学实践模式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探索由校内外导师组成导师团队,在一定保障措施基础上,进行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存在着起步晚、发展慢的问题,相较于其他起步较早的国家有其独特性和局限性。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传统基础美术教学和工艺美术教育基础之上的,目前依然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教育体制僵化、教育模式落后、课程设置陈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成熟。纵观国际发达国家,很多院校都已经成立了以教学、实践、盈利为一体的工作站,其教学成果比传统教师授课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在较小的规模和范围上采用了工作站教学模式,但大部分都停留在初期的探索阶段,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方案,没有将工作站教学实践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国际上现当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的重大影响。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创建初期,教学上采用“双轨制教学”,让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当前的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具有较高艺术理论基础和审美品质的学生,更是能在实践中设计实际项目的综合型人才,而这种“工作站”式教学模式,较之其他类别的教育模式显然更为合适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要求。格罗比乌斯作为创始人,在1923年魏玛举行的包豪斯展览会上,以宣言的形式正式提出“艺术与技术、一个新的统一”的设计指导理念,这一理念提供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支撑灵魂,成为了包豪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的核心,打破了艺术与实用主义的泾渭边界,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进步有着深刻的启蒙价值。时至今日,当年德国包豪斯教育实践,仍有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可取之处,对于艺术设计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来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设计人才的最好方式。要真正能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在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上,加以大胆创新与改革。

“工作站教学模式”是将工作站作为一种教学实践平台的教学形式活动,其优势是能够将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我国较早展示出工作站教学实践模式雏形的,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泥人张”和“面人汤”两个工作站,这一举措开创了工作站教学模式的先河,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着深刻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站教学模式的优势

艺术设计的灵魂是主体审美与客体功能需求的有机结合,其功能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化。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现能力,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必须符合“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专业特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工作站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是高等院校适应社会需求,更是推进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艺术院校只有致力于解放思想、凝聚和拓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克服教学形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状况,为高等艺术院校自身的发展贏得更大的提升空间。

工作站模式的建立,将单纯的传授式课堂转变发展成新型的设计技巧实践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在这种环境中创造出很多有创意、有思想的设计作品;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赋予了工作站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特点,学生能根据时代的要求提高自己的设计思维,在具体的实践项目中适应现代社会与行业的变化,将课程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时有效地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以往的“单腿跑”状况,避免出现纸上谈兵或是缺乏基础的审美常识问题,为设计界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

三、艺术设计专业工作站教学模式的构建

艺术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同时兼顾的学科:它把设计者脑海中的审美本能、设计构思和创造理念,通过相应的设计表达方式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我国现有的行业状态是“教育体系注重理论,行业机构注重技能”,这种理论和技能的背离,无法使设计达到理想境界,也导致实现建设性创造的能力缺失。设计学专业的工作站教学模式,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

1.相应专业工作站,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

在教学中,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成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站,工作站应具备教学、研究和设计实践等基础功能,有足够的空间安置设备,以满足制作和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条件。在这一前提下,根据专业方向特点特色再分别设置不同的地点、空间、环境。

以我校设计学科为例:设计学门类下,又细分出环境艺术、视觉传达、服装设计、工业产品造型、公共艺术、动漫设计、染织、多媒体八个专业,针对不同设计方向的特点与要求,制订相应的具体培养方案和工作站空间配套设施。专业的配套设施是学生能够从事自己专业设计实践的基础,要求学校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

2.与相应的企业沟通,工作站代入实际项目

艺术院校学术委员会需要提前与相应的企业沟通好,由企业提供实际项目,由校内导师团队带领学生跟进项目。

实际的设计项目不仅能使学生们直观地从实践中掌握和了解专业技能,并且在实践期间也能从现场学习实际经验,这是普通书本教学所不能给予的。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设计企业派出专业能力优秀的项目组或技术人员,进入创新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项目的完成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并将项目跟进中的学生的能力和表现同步反馈给学校院办。最后,学生可以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将企业的实际项目整合成学校的科研项目,并允许以实际项目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企业获得直接利益,学生得到实际锻炼,从而达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三赢。

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一方面,在教学中可充分依托学科资源,使艺术与科学更好地结合,发挥设计学教育审美性的功能特点,使设计学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复合人才。另一方面需要着眼国际动态,通过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讲座;举办介绍国外最新艺术设计成果的学术展览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学术动态与成果,扩大专业视野;有计划地派出教学骨干人员和学生到国外知名艺术院校考察调研。通过以上措施,建设一个与国外优秀院校有固定交流的工作站,进行相互借鉴和教育经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术视野,完善创新课程体系的建构。

4.发挥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实质性作用

工作站建立严格的管理与筛选体制,可激发教师群体与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群体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有负责任的精神和深入钻研教学的态度。比如学生在做一个实际项目的初期,需要指导老师的启发、激发,因而教师既要注重教学指导的实践性和规范性,又要注重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积极性,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设计成果,提高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学生作为艺术教育培养的主体,应该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努力提升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参与到工作站教学模式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当下,如何加大设计学教育改革力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设计学高端人才,是各高等院校集中思考的问题。以“工作站”教学实践模式培养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既符合当前设计学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又是对当前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这样的举措,在优化设计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储备,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对社会发展有着很大意义。

猜你喜欢
包豪斯工作站艺术设计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星.云.海》
《花月夜》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百年包豪斯
包豪斯在德国生根发芽百年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狂野包豪斯
德钧关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