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的物化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2018-01-25 13:11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马克思

郭 爱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卢卡奇的物化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郭 爱*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物化理论,使我们对物化理论有深刻的认识,物化理论存在我们生活中的经济领域、消费领域等不同领域,深刻认识物化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卢卡奇;物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在20世纪,卢卡奇是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他经过自己的特殊经历,对社会制度有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出物化理论。深刻认识物化理论,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卢卡奇产生物化的社会背景

卢卡奇是20世纪匈牙利美学家,文学理论家。他潜心研究在美学和文学中,却在战争爆发的特殊时代刺激了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各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发展起来,但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不断地扩大殖民地。世界被瓜分之后,新兴起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甚嚣尘上,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战争刺激了卢卡奇,使他从文学美学转向哲学。他对战争有了重新的认识。“由于战争,社会提出了崭新的问题。”[1]卢卡奇开始强烈的批评战争,他没有同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而是通过理性的思考,把这种战争背后的实质进行反思,最终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实质,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理论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世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各个国家需要修复战争带来的重创。俄国革命的胜利和匈牙利革命的失败,给卢卡奇带来很大的打击。胜利与失败的巨大反差令卢卡奇反思苏维埃曾经进行的对内改革和对外战争的策略。他注意到“党分裂的‘枝节’原因在理论上的重要性。”[2]后来卢卡奇进行深入思考,认识到革命的失败不是国家的问题,而是第二国际的问题,所以他急求理论来论证他的思想,而物化思想也就随之而来了。

二、卢卡奇物化产生的理论背景

卢卡奇的物化主要来源于西方早期理论家。物化思想的萌芽开始于德国的学者费希特。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精神是自然的本质,自然是精神的异化或表现。”[3]而真正使用“异化”是黑格尔,卢卡奇从黑格尔那里得到启发,认为是内容的辩证法,而不是形式的辩证法。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要内容是对当下的资本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方面的思想资源或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卢卡奇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卢卡奇理论来源一个方面来源于马克思·韦伯的合理化批判思想;另一方面来源于马克思成熟时期的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思想。卢卡奇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体现出鲜明的物化意识的批判。卢卡奇说:“在对象的层次上表达出的特征内在的关联着在我们的这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1923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物化的概念,这一著作也奠定了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衣俊卿教授曾指出,“卢卡奇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不仅仅因为他率先尝试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一种新的解读,更重要的是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明确提出了物化理论。”[4]卢卡奇借助马克思的“幽灵般的对象性”来描述物化的现象,并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理论基点,指出商品形式成为社会普遍形式之后以商品的物化现象存在。

三、卢卡奇的物化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卢卡奇的物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我们当代社会有很大的启示,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时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科学引入中国。中国进行革命的胜利给世界带来很大的鼓励,中国用事实说明科学战胜愚昧,同时我国不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来促进中国的繁荣富强。现在全球化的热潮中,各国之间相互交往,中国不断繁荣富强,不断吸收西方优秀的东西,西方一些错误思潮也涌入中国,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左派等。西方国家流传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这些错误思潮不仅侵蚀我们的思想,而且也影响中国的经济,这正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所批判的。我们可以学习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减少阻力。

(二)卢卡奇的物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在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下,表现在经济领域和消费领域。当前我国存在一种消费至上的理论,而且以买奢侈品为荣,消费越高,越有社会地位,这显然是错误的消费观。而且明显说明人受制于物,人不是主体,而是受制于物的客体。卢卡奇注意到了物化在心理层面的作用,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意识到,物化意识形态的现象的结果就是人的意识成为一种物化意识。这种物化意识既在意识层面展开,又在无意识层面展开。”[5]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杜章智.卢卡奇自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27.

[2]杜章智.卢卡奇自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36.

[3]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61.

[4]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6.

[5]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50-151.

郭爱(1992-),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法学硕士,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B089

A

1006-0049-(2018)01-0125-01

猜你喜欢
卢卡奇物化马克思
马克思像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浅析卢卡奇与马尔科维奇辩证法的异同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