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歧视的中间地带

2018-01-25 19:03宁珍琦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种族歧视

宁珍琦

摘 要: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托妮·莫瑞森刻画了两位黑白混血人,一位是嫁给了白人的混血姑娘杰萝丹,另一位是在黑人社区中工作的皂头牧师。本篇论文旨在分析小说中的这两位混血人,揭示出小说中体现的美国种族歧视的复杂现实。莫瑞森通过描绘混血人的生活经历和他们与小说主人公佩科拉的接触,使人们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有了更广泛的认知。混血人,这一混合着白人和黑人血统的有色人,不仅仅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也是种族歧视的罪犯,间接导致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剧人生。

关键词:混血人 杰萝丹 皂头牧师 种族歧视

引言

托妮·莫瑞森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讲述了一位名叫佩科拉的黑人小女孩的悲剧人生。佩科拉惨遭父亲强奸,并最终发疯,幻想自己获得了一双和白人小女孩一样湛蓝的眼睛。除了成功塑造了佩科拉和她家人的形象,莫瑞森还刻画了与佩科拉的人生悲剧相关的两个混血人。一位是嫁给了白人男子的杰萝丹,另一位是佩科拉所居住的黑人社区的牧师,人称“皂头牧师”。为了深刻表现这两位混血人,莫瑞森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单独成章,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生活经历,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叙述他们与佩科拉的故事。本文旨在分析这两位混血人的人生,解答他们作为黑人和白人的交叉地带,在种族歧视这一大背景下的角色定位,以此来进一步揭示美国种族歧视的复杂性和现实意义。

一、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尽管同佩科拉以及其他黑人相比,黑白混血人杰萝丹和皂头牧师似乎拥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但他们仍然摆脱不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改变不了他们同样是种族歧视牺牲品的命运。

杰萝丹是在美国乡村长大的众多混血女孩儿之一。她因是黑人白人的混血后代,皮肤呈现出如同焦糖的色泽。虽然作者没有明确指出杰萝丹的出生背景,但她很有可能是遭受白人强奸的黑人女性的后代。作者在描述杰萝丹的少女时代时,暗示了这样的群体在美国的乡村并不罕见,也就是说,黑人妇女受到白人欺凌的情况屡见不鲜。“杰萝丹们”棕色的皮肤,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们从出生以来就背负的种族歧视受害者的烙印。

此外,杰萝丹扭曲的成长经历体现出她年少时便深受白人文化的侵蚀和压迫。在白人社区中,她棕色的皮肤使她不能和其他白人女孩享有同等的地位。“她们在唱诗班里担任第二女高音。尽管她们的嗓音响亮稳健,她们从未入选担任独唱。”在这样不平等的境地下,她学会的只是向白人妥协。甚至,她开始憎恶自己身上的黑人特征,费尽心思地去除它们,例如厚嘴唇,宽大的臀部,还有黑人口音。她从学校里学到的不是探索世界的能力,而是如何取悦白人。最后,她以附属品、玩物的身份,成为白人男子温驯、优雅的妻子。正如辛西娅·戴维斯(Cynthia A. Davis)所说:“她们‘选择把自己的地位当作物品,并且坚决地捍卫它……杰萝丹越发成为一个完美的形象而非自由的個体。”杰萝丹屈从于这个白人主导的世界,接受了白人的文化和价值观,最终忘却了她的黑人背景,丢失了她的自尊、独立以及思想。

同时,杰萝丹的婚后生活也因为她内心的扭曲而变得虚伪、悲惨。为了嫁给白人男子,她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内心麻木的女人。她婚姻的基础,不是真爱,而是相互利用。白人男子娶她是贪图她屈尊于白人的谦卑和体贴,并且认为她能像黑人妇女那样不费力气地繁衍后代。反之,杰萝丹也并不爱她的丈夫。她只是需要嫁给一个白人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家庭中,她扮演的是一个女仆角色而非一个爱着丈夫和孩子的妻子。当她和丈夫做爱时,她假装高潮,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的发型会不会被弄乱。暗地里,她把丈夫称作“入侵者”,因为他回家意味着她白天拥有的片刻宁静被打破。对他们的儿子裘尼尔,她也极少流露母爱。莫瑞森写道:“杰萝丹不和孩子谈笑逗乐,也不亲吻溺爱他。”简言之,她看似温馨、整洁、高雅的家庭生活,都是虚伪的假象。

更重要的是,她的价值观也同种族歧视的另一牺牲品佩科拉一样被扭曲了。她对儿子的关心主要在于确保他看起来像一个白人孩子,而不是黑人。“他穿的是白衬衫蓝裤子;头发剃到发根以免露出黑人的鬈发”“他母亲在他的脸上涂强生油,是为了脸色不至于变得灰白。”这种反常怪异,甚至极端的举动反映出了她的自卑和对黑人的厌恶。事实上,杰萝丹和她的儿子都是美丽的,但她只看到了他们与白人相比所呈现的丑陋和低贱。而且,就像小说的主人公佩科拉一样,杰萝丹也沉迷于白人的外貌符号——蓝色的眼睛。与她对儿子的冷漠态度不同的是,杰萝丹十分喜爱家里的宠物猫。这只猫毛发漆黑,而眼睛却是蓝色的,“在光线下显得像蓝色冰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宠物猫象征了拥有黑人外貌特征但内心完全被白人化的杰萝丹,因此,她宠爱这只和她相似的猫咪,但对家人却非常冷漠。

和杰萝丹类似,皂头牧师也是一个混血私生子的后代。他的祖父是一位英国贵族,祖母则是生活在西印度群岛的黑人。祖父并没有迎娶这位黑人情妇,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他们三百镑。然而这样不负责任的表现居然被他们认为是“一件有教养的事”。黑人情妇和混血私生子对于这笔施舍感到十分满意,觉得“幸运降临到她头上”,“把护卫这白人血统作为他终生的奋斗目标”。白人贵族带来的这一段不光彩的血缘,后来居然演变成这一条谱系里令他们骄傲的部分。仗着拥有了白人的血统,这个家族自视甚高,以为拥有了特权,自此做出了许多道德败坏的事情,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衰败。

生长在这样腐朽破败的家庭中,年轻时的皂头牧师变得阴郁古怪。当他自己的婚姻失败之后,他离开了家乡,想去美国试试运气。尽管他的专业学位足以使他担任诸如神父或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类似,但他却只被派去做一些原本留给黑人的工作。如“芝加哥一家有色人旅馆里的柜台职员、保险代理人、专营黑人化妆品的公司推销员”。正是因为种族歧视,在美国的大都市里,像皂头牧师这样的黑白混血人也被粗鲁地规划到黑人阶级。最后,他不得已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乡村洛兰落脚,担任这个小城镇黑人社区里的牧师。endprint

因为对混血私生子家庭的腐败和罪恶见得太多,再加上自己本身遭受到来自白人主导社会的种族歧视,皂头牧师逐渐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演变出了病态的心理,甚至产生了猥亵幼女的性癖好。在洛兰,他表面上是一个受人尊敬,为人们排忧解难的牧师,背地里却时常借机接触幼小的女孩实施犯罪。

在分别展现两位混血人生活背景的章节中,莫瑞森采用了相近的叙事策略,使两者相互照应。首先,她使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描绘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个人感情。其次,直到章节中部她才揭晓被描述者的姓名——杰萝丹和皂头牧师。而在前半段的叙述中,所用的人称为“他”“她”或“她们”。最后,小说的主角佩科拉的分量在这两个描绘混血人的章节中被大大弱化,她仅在章节的后半部分出现,担任混血人生活中一个小插曲里的角色。通过这样的叙事安排,混血人暂时替代佩科拉成为章节中的主角,读者们也有机会透过不同的视角看到混血人的人生。而前半段不加署名的人称代词,则暗示了混血人成为种族歧视受害者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仅限于杰萝丹和皂头牧师。

二、佩科拉悲剧的罪犯

杰萝丹和皂头牧师不仅仅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也是向小女孩佩科拉实施种族歧视的罪犯。他们对佩科拉的欺凌和虐待一步步导致了佩科拉的人生悲剧。

杰萝丹对佩科拉的伤害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在佩科拉受杰萝丹的儿子裘尼尔邀请去他家和小猫玩耍之前,佩科拉只遭受了自己同龄人的两次欺侮。一次是被一群黑人小男孩起哄,说她的爸爸在家不穿衣服,另一次则是被学校里新来的混血小女孩莫丽恩嘲笑,说佩科拉长得不如她可爱。与这两次儿童之间的欺凌不同,佩科拉在杰萝丹家遭受的欺凌意味着她开始体验来自成人世界的伤害。在杰萝丹家的受辱真正让她体会到了无法言说的伤心,意识到了自己人生中无法治愈的“痛疾”——黑人的外貌。自此以后,佩科拉的人生急转直下,她遭遇了更多来自成人世界的伤害。

在杰萝丹家,佩科拉与猫咪快乐的游戏遭到了裘妮尔的嫉妒。于是他把猫从佩科拉手里抢过来,却在争抢中意外把貓咪扔到了发烫的取暖器上。听到争吵声的杰萝丹走进客厅,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她对佩科拉厉声说道:“出去,你这讨厌的小黑丫头,从我家滚出去。”在佩科拉的眼中,杰萝丹是优雅的化身,而她这番不同寻常的粗鲁言语深深打击了年幼的佩科拉。她突然意识到,作为一个黑眼睛、黑皮肤的黑人女孩,她不配受到欢迎,她与杰萝丹代表的美好事物格格不入。把黑人身份当成自己的原罪加深了佩科拉价值观的扭曲。她越是渴望获得蓝眼睛,她就越靠近悲剧的深渊。

杰萝丹作为一个含有黑人血统的混血人,她非但没有对和自己有着相似黑人外貌的佩科拉以任何同情,反而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佩科拉赶出家门,无情地摧毁了佩科拉的自尊心。杰萝丹失控的情绪说明了她畏惧佩科拉身上的黑人特质,这是她倾其一生要摆脱的身份背景。她不是不懂佩科拉的可怜,恰恰相反,她了解佩科拉,了解黑人女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为这就是她选择放弃的根基。她对佩科拉的抗拒,如亚历山大总结的那样:“杰萝丹不仅把佩科拉当作一个滋扰或疫病,而且对她为儿子建设的‘消毒过的环境构成威胁。”通过驱逐佩科拉,杰萝丹加强了她心中黑人文化和自身的分界线。对佩科拉施加语言暴力,正是她将自己作为种族歧视受害者的伤害转嫁给更加弱势、更加无助的佩科拉的方式。杰萝丹的冷漠和无情在此显露无遗。

如果说佩科拉在杰萝丹家的遭遇是她悲剧命运的转折点,那么她在皂头牧师那儿的可怕经历则是造成她彻底悲剧的最后一根稻草。被父亲侵犯后,得不到其他人关爱的佩科拉来到据说可以解决所有疑难杂症的皂头牧师处寻求解脱。那时的佩科拉怀着孕,已是十分可怜。而她寻求帮助的牧师,实际上是一个阴险、自私且虚伪的人,完全不是他自称的那样周到、友善。皂头牧师诱骗佩科拉拿一块涂了毒药的肉毒死了老狗,老狗惨死的画面导致佩科拉受惊吓而疯。从那以后,佩科拉就再也没有清醒过来。她终日对镜喃喃自语,幻想自己有了一双蓝色的眼睛。皂头牧师自诩是在帮助佩科拉,可事实上他不仅没有矫正她扭曲的价值观,反而用一种极端、虚伪的方式让佩科拉走向了无可挽回的悲剧。

皂头牧师对身处困境的佩科拉的做法显然是罪恶的。当弱小的佩科拉向皂头牧师寻求帮助时,她还是天真单纯、态度谦卑的小女孩,她甚至对自己的困境也不能完全理解——她只是不解为何自己不能继续上学。她以为拥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可见,未成年的佩科拉并不能理解怀孕、强奸,她单纯地被白人的价值观蒙蔽。

只可惜,皂头牧师并不是她所能寄托希望的引路人,他只能把佩科拉引向更不幸的境地。皂头牧师对佩科拉实施种族歧视,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混血人皂头牧师自己也承受种族歧视的压制,拥有扭曲的价值观,所以他并没有能力解决黑人的困境。莫瑞森在访谈中解释了创作皂头牧师这一角色的缘由:“这就得有一个人可以,有办法……还相信她的愿望是合理的,能有蓝眼睛是更好的。皂头牧师就是这么一个人。”皂头牧师完全理解佩科拉荒唐的请求,因为他自己就认可黑人丑陋而白人美丽的观点,认为佩科拉的愿望是“最荒诞但同时也是最合理的请求”。价值观同样扭曲的皂头牧师是无法帮助佩科拉重获信心、重塑自尊的。另一方面,尽管他“第一次真诚地希望他能创造奇迹”,其他人性中卑鄙自私的一面超过了他真诚的心愿。皂头牧师是如此厌恶房东太太的老狗,以致他借佩科拉之手毒害了这个无辜的生灵。他说这是为了上帝,然而冠冕堂皇的说辞,无法掩盖他利用佩科拉以谋私利的卑劣。

皂头牧师的虚伪在他事后写给上帝的信中进一步表露无遗。在这封渎神的信件中,他质问上帝:“你忘了,你忘了何时何地应如何当好救世主了?”这表明,皂头牧师对黑人和混血人受到的种族歧视愤愤不平。但他苦于没有找到任何解决的方法。信中,他称呼白人为“主子”,说明他根本上就臣服于白人至上的观念。这样,即使遇到不公正的对待,他也无力改变。他还对自己对佩科拉的陷害做了推脱。他对上帝说:“我扮演了你的角色,而且扮演得很成功。”他的错误观念导致他用错误的方式干预了佩科拉的人生还自鸣得意。他的所谓坦诚只是他掩盖自私的方式。事实上,他通过残害佩科拉,发泄了自己对种族歧视的仇恨。他对佩科拉任意宰割的态度又反映了他自认为作为混血人而高出黑人一等的错误认识。种族歧视的罪犯皂头牧师,把佩科拉推下自我毁灭的悬崖,让她成为他所遭受的种族歧视的替罪羊。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族歧视
从《他们眼望上苍》看中赫斯顿的种族观
澳设慰安妇雕像,日裔竟称“种族歧视”
伦敦市长就国航杂志“种族歧视”风波表态
肯尼亚中餐馆因“种族歧视”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