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老年人进行声乐辅导的探索

2018-01-25 10:23张偌菲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老年人训练歌唱

张偌菲

摘 要:歌唱是用声音表达人类感情的艺术。这门艺术是以特殊发声机能为基础的。只有在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但大多数爱好歌唱的中老年人,没学过专业声乐知识,没经过较好的发声训练,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运用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进行辅导。

关键词:中老年人;歌唱;训练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朋友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文体活动,特别是歌唱活动。但是他们在歌唱中会遇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文化馆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如何解决对中老年人进行声乐辅导的工作中的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歌唱训练中的呼吸

(1)吸气。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息沉下来,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他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其吐出。

(2)吐气。歌唱用气时,仍然要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的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

(3)歌唱时要有气息支持点。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就是以横膈膜以下,肋两侧为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唱歌时,常常脸红脖子粗,青筋直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在歌唱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撑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二、歌唱训练中的发声

歌唱时的发声和说话时的发声是不完全一样的,我们必须讲究发声方法,帮助学唱歌的人把普通的声带磨炼成能发出优美动听、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学方法的、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来。

(1)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自然放松的打开,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所以在唱歌时喉咙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的送出来。平时训练时还可以用闭嘴打哈欠的方法,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我们在唱歌的时候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就会是竖的、圆的了。用微笑的状态来打开喉咙:微笑不是光笑而是指把笑肌抬起来。笑肌抬起是要鼻和咽喉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成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喉咙打开,可以使演唱者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歌唱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外头的微笑”。

(2)中声区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中声区就谈不到其他的一切。演唱者应该重视中声区的练习,多在中声区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练习时要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反而会毁坏声带。中音区应该靠前、明亮、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为演唱高音打開通路。

(3)当演唱者从低音往上唱时,唱到一定的地方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卡壳,这就是到了换声区了。这时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向上唱,歌唱者首先应该基本掌握换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的具体调整。倒抽一口气的动作:演唱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腔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高音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向更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了。

(4)母音转换手法:演唱者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提前让声音掩盖一点,声音暗一点,出气量小一点,小舌头抬起一点。再碰到换声点时,有一点必须强调指出,就是当演唱者感到声音唱上去困难时,甚至感到要出现破音时千万不要变化发声器官的形态,不要乱动、乱使劲,一定要坚持迎着声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实换声点就是真假音结合的问题,有假声的成分,又不能全假,必须与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学会了换声点过渡的问题,是对歌唱中解决声音的统一大有好处的。

三、针对中老年人,进行形式多样化的辅导

合理安排课上发声训练和作品演唱的时间和内容。一节课中,不能发声训练几条很快就唱歌,或者基本上都唱歌,也不是单纯的发声、唱歌各占一半时间。我们可以先运用单母音进行发声训练,两三条后用单母音做演唱训练,对练习过的一些简单、小型的歌唱作品,学员会感到很轻松,舒服,不仅起到训练母音的目的,还锻炼了学员歌唱的旋律性。然后再进行多母音的发声训练,选择进行中等难度的歌曲演唱,根据演唱作品时出现的音准、气息、咬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处理。在前期训练中,不提倡中老年学员在声乐作品中选择技巧兴强、旋律形式大的歌唱曲目。另外考虑学员的年龄和经历,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演唱作品。比如,红色歌曲、各地方的民歌、地方戏曲、样板戏、京剧或现代流行歌曲等形式多样化,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

针对中老年人的声乐辅导,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需要有一定的科学训练和巧妙的教学手段。这也是需要声乐工作者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领域。相信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会体现其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老年人训练歌唱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中老年人健康的四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