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化文,融情促悟

2018-01-25 11:27张志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阅读教学

张志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是重头戏,没有阅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就无从谈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个因子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如果想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等。

教师如果想阅读教学更高效,必须注重阅读情感的培养,所以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如此,也就达成了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一、从文本入手,精心创设情境,巩固情感产生基础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优化阅读教学,必须从深入文本入手,培养阅读感情,首要的任务就是情境创设。老师们结合课文内容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或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即围绕本节课内容,广泛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联想;或通过解题,引导学生从标题中具有象征意义等方面着眼,把学生引入情景氛围;或通过范读,配以适当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教学内容的要求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情绪的培养与调节。通过上一环节的渲染以后,学生的心理渐入情境,这样适时地分析人物形象,或梳理作者在作品中抒情的线索,或赏析作品的景物的描写及情感的抒发,来引导学生认知作品中的情感,从而产生感情共鸣,教师适时地进行调节,从而使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内容。第三,在师生达到了感情共鸣的基础上,让学生或诵读,或默读,深入体会,从而形成具有持久性的情感体验,或让学生搜索生活经历,用文字来表达这一情感体验,使情感得以巩固。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师生的感情得到激发,优化课堂,从而文本得以深入,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促进学生产生阅读的情感基础。

二、阅读中实现师生平等,用阅读情感培养阅读情趣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年龄偏小、经验少,他们的心理特点是: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但是,初中学生情感丰富并且容易外露,有时情感偏激,或振奋而洋洋得意,或沮丧怄气而消极。这就要求用直观形象的、充满情趣的语言动作,巧妙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稳定在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状态上。这样,就能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乐学的情境,使他们在课文那种节奏明快、舒缓、急骤、轻柔相间的旋律所创造的情境气氛中,情不自禁地和它一起同升降沉浮,而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和天地。正是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并且通过这种情境的长期感化和熏陶,逐步形成稳定的情感特征。因而,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更多采用直观教学、趣味教学和情境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必须有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民主的氛围。教师,不管你有什么情绪,请微笑着、情绪饱满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有多么的令你生气,请先平息怒火,用眼神或者走到其身边轻拍书本或桌子示意,决不要板着脸训了半天人。培养兴趣,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课堂上,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营造一种阅读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當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能把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寓教于乐,激发热情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师生相互信任,情感融洽,便创造了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个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感受是兴奋的,情绪是高昂的,因而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乐趣。这样互相促进,就能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以动制静,意境传情,浓化阅读情感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互动中,师生激情飞扬,深入文本,使课堂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矛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我国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也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是多么重要!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与教育的方法技能,而且也有赖于教师能否运用自己的感染力。

教师通过情感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会引起他们的模仿或重复进行这一类行为和活动,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对行为起巩固、调整和校正的作用。特别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他们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尽可能选择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这样有利于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汲取营养;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励学生筹划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班级辩论会,名著知识竞答赛,编故事接力等。比如七年级上学习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名篇后,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筹划一个诗歌朗诵会等等,以使师生激情四射,达到浓化阅读感情的目的。

总之,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学习语文知识、领略经典中文之美、感悟语文魅力所在,与语文产生浓厚的感情。我认为:深入文本,实现平等和谐阅读,培养阅读情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随着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变得越来越被重视,阅读情感的渗透观念也一定会越来越深刻。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