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及途径

2018-01-25 12:40朱永锋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途径作用

朱永锋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课程教育,对于其今后在学习上的影响和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其对于小学生在学习上的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的培养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发挥好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让学生尽可能的理解知识和我们的文化,这都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选择我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侧面,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一番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作用;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了几千年来无数智者的智慧与精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我们的古老文化呢?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小学语文教学提升为一个体认感怀、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阵地。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有着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到如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可谓是越来越少,这导致我们有许多文化瑰宝和精髓随着年代的久远而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是失传了。而就其原因,对于传统文化弘扬工作的缺失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可谓是势在必行。而要起到不错的传承效果,那么从小学教育中抓起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毫无疑问是最为适合的一门课程。那么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应该有着怎样的定位呢?首先,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其目标应该只是让学生能够在接触、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博大的过程中更多的认识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其次,通过小学语文教育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穿插,更为有效的让学生能够从小接触并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之后更深入的学习甚至是自主的去学习、弘扬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可以理解其目标就是给小学生以传统文化内容的启蒙教育,而其作用却是意义重大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1.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文是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而不衰,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文教学时,仅诵读、理解难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还需将其他的古诗文引入。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引导其阅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古诗文经典著作或合集。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可引导其诵读谢灵运、李白、李清照、杜甫、苏轼等人的诗集。同时,在日常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重相关诗词的引用。例如,在对《泊船瓜洲》进行教学时,可引入王安石的其他诗,如《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也可引入与船有关的诗词,如杜牧的《初上船留寄》、张继的《枫桥夜泊》等。这样,能够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古诗,让小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诵读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作者的生平、趣事引入,让小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如《独坐敬亭山》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力士脱靴”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李白那种不畏权贵、不受拘束的品格,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培养。

2.在课文讲解中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课文大多出于古今大家之手,课文中蕴含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为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忽视了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发挥最大化。针对这一情况,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观念,在课文中积极融入对传统文化的讲解,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以小学语文中《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为例。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文与弟子规中“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这一内容相结合。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孔子相关的故事、影视剧等导入教学,并为学生适当介绍一下孔子这个人物。在学生对孔子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出《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并提出相关问题。如:“孔子在拜师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又为什么不远万里去拜老子为师呢?”“从孔子向老子拜师这一事件中你又学到了什么道理呢?”问题设置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自由阅读课文,生生讨论的时间。然后随机抽取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讲解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弟子规中“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这一内容为学生解释说明。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谦虚、勤奋、好学的品行。

3.在课外实践中延伸传统文化。

文化来源于生活,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在幾千年来一辈辈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而传统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不是仅停留在经典中,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要更好地体味文化内涵,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人物相关,是否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是否读过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还可以呤诗词、吃粽子,让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是深远的。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只有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塑造出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接班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途径作用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