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1-25 12:41徐海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

徐海红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还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说明,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素养培养,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一个提高学生素养的最佳方法。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也要注意选择恰当、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根据语文学科“文道结合”的特点,在学生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既注重工具性,又要注重人文性,达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可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教师“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学生呢,却是“左耳进,右耳出”没能收到德育的实效。其主要原因是老师未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未能将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未能做到“渗透”。

一、社会主义学校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进行德育渗透

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亦即社会主义政治)服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新人。小学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都有很多时间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它所起到的德育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充分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要用自己厚实的语文教学功底让学生信服你,尊敬你,你才能发挥榜样的作用,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课后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发挥表率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三、以文字、阅读和写作为载体进行德育的渗透

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并没有停留在认识字词句段篇上,而是要求通过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在作者思想的熏陶渐染下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教育在丰富小学语文素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将语文的内涵理解的更加深刻。比如,一些人生哲理、生活常识,在德育教学中都会有所渗透,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所掌握,在课上理解相关知识或是进行作文练习的时候就会容易的多。以文字为载体,文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培养学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相当重要。让学生意识到祖国母亲的伟大,从而能够努力学习,不断将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加充分,教师要注意对文字的由来、演变和发展都要讲解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以阅读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读一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以及经典美文,学生在领略作者思想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接近生活的文章会产生共鸣,从而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思考。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无形之中。以写作为载体,写作就是学生展示自己德育成果的过程,这是整个德育教学的最终阶段。学生只有把自己学到的内容展现在纸面上,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把它发扬到实处,进而展现出德育知识的价值。这对于提升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也相当重要。

四、体验教学法、情景渲染法

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推行德育教育,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容易得多。体验式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本上的德育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课本上的很多内容都生动形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征。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充足的准备,将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灵活。不仅让学生学的到知识,还能掌握一些相关技能。体验教学法以表演、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德育教学的内容展现的更加直观。比如,《掌声》是一篇记叙文,文章通过描述一位残疾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出她自卑的心理特征。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勇敢的暴露自己的缺点,展现自己的特长,克服心理障碍,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这其中传达出来的德育内容就是学生要关注弱者,与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心與心的沟通,这对于他们尽早摆脱情感的束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相当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这其中的内涵,教师就可以组织学习对这篇记叙文进行排练、表演,通过真正的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情景渲染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自然的引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特别突兀。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忘了课堂的重点是课本知识,德育教育只是辅助,不能造成班门弄斧的效果。

五、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准备适宜的德育教学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依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时时渗透德育教育,随风潜入夜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