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8-01-25 12:43梅国福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梅国福

摘 要:诗歌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诗歌鉴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由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因而要掌握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明确教学思路,注重课外诵读,合理运用评价,积极组织活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在诸方面已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仍面临教学趋利化、表面化、单一化等问题。对此以新课理念为指导不断地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诗歌鉴赏教学形态,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进而更好地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

1.诗词鉴赏教学中鉴赏诗词的时间少。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不是短时间通过应试技巧就能够掌握的,诗词鉴赏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它不应该简简单单地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认知,而是通过感受诗词思想来对诗词作品的一种感悟。历代文人墨客在吟诗赏诗时,会着重对诗词的“品”“味”“悟”,其会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其中的奥秘,这是现代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所缺乏的。所以学生进行感知的时间少,并且不能只是简单地去感悟,还要从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诗词鉴赏课上鉴赏活动的时间严重减少,只是在鉴赏课中去了解紧凑、密集的知识点,这使学生自己感知诗词形象、品味诗词的时间减少,造成学生对诗词中存在的丰富的意蕴并没有真正领会。

2.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学生在教学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语文教师个人的解读似乎成为了鉴赏古诗词的全部。从本质上来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是不能包办代替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思想等,作为一个鉴赏主体是极为独立的,因此在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必然独具特色。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将学生鉴赏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诗词鉴赏教学的间断性。

对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能力要有所提升,需要一个渐进性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培養过程中做到精细讲解、有计划地教学,所以诗词鉴赏的教学就不应该是一个间断性的教学过程,而应该根据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言语能力形成的规律,在长期、合理的教学过程中,形成诗词鉴赏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这样学生在鉴赏能力养成中才能有所提升。而在当代高中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是按照教材的进度来进行的,而因为在教材中的诗词内容较少,教材内容一旦讲解完,相应的训练就会结束,这对于诗词鉴赏能力并不会有良好的影响,导致诗词鉴赏能力的形成有间断性。这样对于学生在进行诗词鉴赏时会形成许多障碍,还会严重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领悟诗词当中的内涵和思想,对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长此以往,虽然在课程结束后也会有相关鉴赏评价的作业,但过于形式化,与真正的教学目的实现相去甚远。在学习新的诗词鉴赏内容时,会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形成造成恶性循环。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1.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诗歌题目通常都会较直白地透露一些信息,对学习者鉴赏诗歌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比如李白的《送友人》、王实甫的《长亭送别·碧云天》是送别诗;王昌龄的《出塞》属于边塞诗;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怀古诗等。上述诗歌的题目中,都较明显地蕴透露了诗歌的主要情感。其中,《送友人》从题目便可容易得知诗歌主要是讲述与友人分别,要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通过缅怀古迹,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赞扬等。因此,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从题目入手,通过解析诗题,初步把握诗歌的整体情感倾向,为下一步的鉴赏奠定良好的基础。

2.升级”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是师生双边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阶段诗歌以短小篇幅为主情感含蓄蕴藉。对此,教师应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诗歌鉴赏技能培养良好语文素养。为转变学生被动的听课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样一来,整个课堂的氛围一下子变被调动起来。例如,在《雨霖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影视剧中古代离别的一些情景,将课堂氛围与诗歌伤感的情感基调相吻合,以情感的渲染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来领会诗歌情感的含蓄蕴藉。

3.注重课外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自古以来人们的普遍认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中,诵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督促学生背诵教材上要求的篇目,除此之外还应该利用早读的时间将课外的一些篇目适当增加到学生的背诵中去。比如,在学完李清照的《醉花阴》后,可以将李清照的其他阶段的古诗词展示给学生,如《声声慢》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课外古诗词的诵读对其悲戚伤感的感情有所体悟。背诵完毕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对这些古诗词的感受。又如,在对李白、杜甫等名家的古诗词进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名家的其他主要古诗词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让学生加深对该诗文或该诗人的理解。在鉴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首先应该让学生熟读该古诗词及其相关的作品,然后设计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古诗词中描写的意象都有哪些”、“为什么写得这么悲凉”等,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对诗人内心的苍凉和感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将背景材料———赤壁之战等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词,并对诗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之,诗歌鉴赏对培养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把握诗题解读要领和诗歌鉴赏技巧,不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