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本,达成梦想

2018-01-25 21:55袁刚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评价建设课堂

袁刚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其中,《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郭思乐教授对其生本教育思想的理解,郭思乐教授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人对生本教育的最大感受就是生本教育的若干理念,全书对生本教育的介绍都是建立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因而理解和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理解和贯彻生本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怀揣着对生本教育的梦想,本人曾到广州参加生本教育全国首批骨干英语教师培训,下面就谈一下本人对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贯彻。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多以“教育——教学——课堂——知识点——考点”,即“教育=教考点”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而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则打破了中国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今社会较好的素质教育,是我国现在教育主流方式之一,其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能充分拓展学生的潜能。它是一种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更是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面对如此优越的教育模式,怎么才能把这一模式运用到一个新的教育环境中来便成为了我们诸多一线教师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

一、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

(1)生命是有能量的。生本教育提出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散发出无穷的能量,能真正适应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要求。

(2)依靠教转变成依靠学。传统的课堂基本可以归纳为“教师先教后学,师讲生听,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的这一行为往往主宰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生涯甚至他们将来的人生走向,应该说这是一种极为不公平的教育模式。生本教育则强调“先学后教,以學定教,科学自主,不教而教”,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到的知识的这一过程才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应该学到的东西。

(3)把课堂塞满转变成把课堂做空。满堂塞是很多教师公认的可以满足应试要求的教学手段,只有老师无所保留地把知识一字一词地完全教授给学生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无私的老师,这种教育思想也无非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和成长。何为把课堂做空呢?当然不是要求教师无为,而是化无为为有为。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是一堂课的总设计师或者一部电影的总导演,在依靠学生学的基础上,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一堂课的成功标准也由教师的教学表现怎么样变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怎么样,因此,只有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简化教学行为或缩短教学时间,学生才能在教师“空”的基础上“不空”。

(4)把封闭性的教转变为开放性的学。所谓的封闭性的教学,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或者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或者是由教师的主观意识要求学生学习的教育。显然,这种教育理念已经不再适应现在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要求。开放性的学,首先强调的不是教师的教授,而是学生的学,自主学习的转变。另外也突出了生本教育的原则之一,开放,只有开放性的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也能体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

(5)教育的工作就是培根的工程。教育,是一个民族工程,而绝非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生计问题。“少年强则国强”,教育的目地是学以致用,是强化整个名族,所以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应该对我们的民族抱有一份责任,换言之,教师队伍应该是一支富有爱心,责任心强的队伍。

(6)课堂可以让学生满载着不完善蓬勃生长。教育应该是严谨的,教学应该不容出现失误伴随其中。那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堂成功的课例呢?答案肯定很多,而且都有各自的道理和缘由。那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呢?这样答案多为:有趣的,有吸引力的课堂。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生命不只是体现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效性上,还体现在课堂的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抱着一个问题进入课堂,再抱着另一个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才是一名真正的教者,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道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这样学生才会不断的在不完善的课堂中真正的学到知识。

二、重视小组建设

1.合理分组是前提。

分组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失败。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在人数、性别、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要凸显小组成员的异质性及其之间合理的差异性。

2.团队建设是关键。

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都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能体现一个团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制度建设则能保障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般来说,组长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对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就成为一个团队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第一步。组名虽说只是一个代名词,但它能激励团队成员奋发向上,座位的编排应考虑到团队小组成员的互补性。分工应该明确,每组应配备监督员、记录员以及纠察员,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成员和竞争小组的纪律,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记录,纠察员负责纠察本组和竞争小组的作业。制度建设可以体现为团队公约、小组公约等形式,旨在保障团队在竞争过程中的公平性和顺利进行。团队建设相关案例资料如下:

(1)小组公约

(2)某学习活动小组资料

3.导向评价是保障。

导向评价的完整性和公平性能对团队建设后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评价的方式和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总体上讲,分为小组整体评价和分类评价两大类,或者为正式性评价(以组长评价及教师评价为主)和非正式性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一般是通过制定多种评价表为载体进行评价,公示。评价的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制度和约定单独立项,比如小测、课前作业、回答展示、补充质疑争议、课后纠察、听写、月度(周)最佳小组、谁是最佳小老师等形式。

“生本”是一种理念,它没有固定的课堂模式,所以作为实践者对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做,一切问题的发现、研究、解决都离不开学生。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上的每一堂课,做的每个阶段的工作,都一定要静心、客观、科学地思考,大胆地实践,只要不断地思考,实践再思考总结,才能做到不断的提升,对生本不断丰富与完善。

不妄动,不蠢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做无为的努力,要依托自然,遵循规律,向大自然寻找力量,这样才能充分学生无限的潜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建设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