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2018-01-25 23:54张鹏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张鹏

摘 要:在减负背景下,讲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高效课堂已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已发现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个性得到了张扬,气氛异常活跃。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化教学;数学教学

所谓“高效数学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高投入,低收效而言的,是指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它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过程,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是教师采用优化教学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学生投入最少的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的教学过程。那么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高效课堂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全身心投人到学习中去。倘若学生没有了兴趣,对学习索然无味,很容易就放弃学习。很显然兴趣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关键是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我们从心理学上可知: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打造出生动、直观、形象有趣的课堂环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课堂问题。让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使学生體会到数学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有所进步的喜悦心情,从而慢慢树立学习的信心,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在备课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情境创设中,应通过做游戏,讲故事,设疑问,进行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在检测训练上上,应注重基础练习,使得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在题目的设计上要多注意各个难度梯度的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从而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例如,就有理数乘方这一内容,我先准备五颜六色大小不同的纸张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成一个正方体的小盒子,让他们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在有趣中说出结论,并找出规律,总结有数乘方的意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室布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一些生活场景,或组织学生进项一些有趣的制作。在校园内模拟商场、游乐场,也可以让学生走向街区,进行调查走访,获取所要的数学信息。这些措施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如讨论交流式、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式……还可以组织学生有计划地搞一些小发明、小创作之类的活动,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兴趣。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差,究其原因就是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快乐,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备课时,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收获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高效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乐学、想学,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保障。例如,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提前完成导学案;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对于数学课来说是方法越多越好(数学课讲究的是一题多解),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发散思维,积极的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

四、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应注重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教师提前一天发放导学案让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强调学生的参与与感悟,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激励。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等腰三角形”。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课堂上学生有时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有的甚至是不沾边的问题,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筛选。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可以说,质疑的方法很重要,但这也不是一两天,几节课就能实现的。

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索和研究。相信,在我们全体数学教师的努力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完善,课堂效率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宇.初中数学概念课导学案的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