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

2018-01-25 12:12李进平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社会责任新媒体

摘 要 新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途径与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格局,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和健全舆论引导机制,通过主流媒体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以此来促使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文章先对现阶段新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积极应对,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 舆论引导;新媒体;社会责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0-0061-02

在当前“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舆情引导和管理,积极构建舆论监督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是各级党委以及政府及有关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这也是当地主流媒体的重要工作和任务。

1 当前舆论引导中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民众思想观念的进步,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导致信息鱼龙混杂,以致在舆论引导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媚俗化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民众的思想意识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体既承担传统责任,又要面对新的问题与挑战,比如舆论媚俗化以及世俗化现象严重。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媒体为迎合读者以及市场发展需要,在推送新闻内容时过于媚俗,比如《今日头条》,就新媒体而言,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不惜打破新闻底线,甚至造假赚取流量。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方便,然而博人眼球、获取流量似乎成了媒体发展的主旋律,其中少数的媒体从业人员早已忘记肩负的责任,新闻内容的底线一降再降。同时,媒体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互为信源问题,久而久之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就会丧失,最终流于媚俗化。

1.2 越位以及缺位现象普遍

舆论监督是当前新媒体承担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媒体职能的体现。然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责任越位、缺位现象非常普遍。媒体监督力度把握不准,过于严格会制约对象发展,过于松懈会导致舆论监督乏力,难以起到舆论监督作用。比如,媒体获某个新闻话题以后,就会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深挖”不存在的内容,以致于新闻内容丧失客观性,甚至对对象产生负面影响。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背景下,媒体应当在海量的新闻内容中探寻最有价值的线索,这对行业以及从业人员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新媒体下的传统媒体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越位、缺位现象屡见不鲜。

2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策略

基于以上对现阶段新媒体下的舆论引导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发挥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加强新、旧媒体的有机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主流之势,两类媒体的融合与共同发展是时代发展必然要求。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具有稳定性以及权威性特点,承担着主要的社会责任,缺点是传播慢;新媒体是时代的宠儿,尤其是新闻发布的时效性优势显著,但因监管乏力而导致新媒体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两种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取长补短,而且有利于媒体活力的增强;新闻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增强媒体责任的有效履行,对于发挥媒体的作用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媒体自律与行业自我监管,这是行业发展的动力。自律是媒体发展过程中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通过媒体不断加强自律管理,有利于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还要加强他律,主要是指强媒体之间应当加强监督,确保媒体新闻真实、客观,给广大公众带来正确的舆论引导,并让社会监督媒体,以此来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2.2 建立长效舆论引导机制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应当立足于实际,构建长效舆论引导与监督管理机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早发现是舆情处置的基础,实践中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并建立舆情监控平台。首先,本地区建立舆情信息平台。结合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组建由政府部门领导,常委、街道以及部门党政机关同志、通讯员组成的“网情动态”监督小组。其次,媒体舆情监控平台。根据本地条件,组建微信群,对舆情信息进行24小时搜集,并且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发现、上报和快速做出反馈。最后,建立互联网舆情监管指挥系统。基于专业互联网舆情管理指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对监测关键词进行优化处理,以此来提高舆情的监测精准度以及实效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舆情监测范围和优化升级监测模块与全网监测能力。

第二,对舆情研判要准确,而且能够快速的做出决策。舆情处置过程中,研判准确是关键工作。在此过程中,笔者建议组建舆情研判工作小组,对舆情预警研判,同时根据舆情特点进行分类处理。实践中应当建立舆情季度工作会议机制,每个季度都要召开舆情分析与调度会议,总结本季度的舆情,对下季度较为敏感的舆情提前做出研判,比如延安中考阅卷错误事件,开始对舆情判断严重失误,导致事件升级后,衍生出公众对错误试卷问题以外的其他问题。

第三,联动要快,而且要快速的发声。对于舆情处置的第一环而言,当发生舆情事件以后,应当第一时间及时上报,并且汇报研判的结果以及具体的处置建议。同时,宣传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应当保持联动,发生舆情时能够第一时间判断舆情的真实性,对事实真相进行分析,并且统一口径,及时将舆情的引导与控制请掌握在手中。此外,媒体之间还要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充分发挥本地区范围内90%以上媒体的区位优势,结合新旧媒体建立媒体矩阵,在处置舆情时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2.3 构建多元化舆论传播体系

在新媒体格局下,传统的监管与控制模式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舆论结构正在转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舆论舆情进行“治理”,意味着将其视为主流思想下的单一社会结果,并非将舆论引导视为线性逻辑,而是将舆论生态格局的整体性作为主流舆论与多种形态的舆论共存以及互动。在此过程中,多元化的网络舆论基于新媒体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原因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缺乏意见形成可能性,以致于在网络空间逆反了主流思想舆论;二是网络、社会空间内供群众消费的文化产品短缺。在社会舆论层次中,舆论形成方式是改革成为舆论治理的重要维度之一,官方与民间舆论互生、发展,最终走向“相互建构”的道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多元化舆论引导及其建构问题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网民来自于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是普通的人民群众,经历不同,想法和观点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要求网民对问题都能够看得准、说得对,而是应当多一点耐心和包容心,对他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应当及时吸纳,对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帮助和解决,对他们不了解的事情情要及时进行宣介,对认识模糊的问题及时廓清,有怨气和怨言的应当理解和及时化解,对看法错误者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和正确引导,在此基础上让网络成为大家沟通交流的新平台以及了解、贴近群众的新途径和接受民众监督的良好渠道。习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深刻诠释了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以及工作重点。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也是新时代发展的显著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当全力抓好舆论引导工作,及时更新理念和主动适应媒介环境条件,通过构建长效机制以及打造全媒体平台,为舆论引导提高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光恒.新媒体舆论引导下的“把关人”角色嬗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2]赖怡如.新媒体时代政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8(3).

[3]张昊,张君.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理论与实践——评新媒体传播与舆论引导[J].传媒,2017(6):96.

[4]刘莲莲,常松.议题互动、舆论生成与舆论偏向——新媒體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建[J].学术界,2017(3):114-122.

[5]夏德元.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与舆论表达的良性互动[J].当代传播,2016(23):41-43.

作者简介:李进平,主任编辑,主要从事研究媒体融合。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社会责任新媒体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