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播+新闻”看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

2018-01-25 12:12张辉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直播新闻

张辉

摘 要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新闻播报的介质不断变化,导致媒体的物质形态也不断地演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闻报道方式发生转变。媒介的融合使得新闻从最初简单的图文展现逐步发展到后来的集文字、图片、影音于一体的报道方式。但伴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火热,目前新闻报道方式又有了新的形态——“直播+新闻”。新的报道方式展现了新的行业动态,对此类新型报道方式的探讨有助于分析新闻媒体的发展走势。

关键词 新闻报道方式;“直播+新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0-0118-02

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业态,网络直播已成为互联网行业中的热词。以《新京报》为例,直播李易峰驾跑车撞桥墩事件,距离发生车祸不到半小时便抵达现场进行新闻直播,引发网友热议,其主持的相关话题阅读数超过3.4亿;直播辽宁大石桥运钞车抢劫案,最高时427.4万人同时观看,在留言互动区生产1.1万条发言,产生良好的传播效应。由此观之,在未来直播可能会嵌入各个网站、行业,它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表现形式,而“直播+新闻”仅仅是其诸多表现形式的一部分。

在新闻播报中一直遵循着拉斯韦尔的“5W模式”,信息传播之中应该包含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的、有何效果,因为在新闻报道方式中有涉及到传播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几个方面,这就会导致新闻报道方式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促进了信息的交互和传播,使媒介融合的发展更加信息化、多媒体化,在当今媒介环境下新闻媒体务必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本文以“5W模式”中的传播者、媒介、受众三个要素为核心分析新媒介环境下“直播+新闻”这一新型报道方式的特质。

1 研究对象:“直播+新闻”

直播一直给人以完全现实、零时差之感,现在当我们谈及到新闻与直播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电视新闻直播。电视直播是电视最基本的传播方式之一,最初电视发展由于技术所限,节目的制作播出只能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用胶片进行拍摄,冲印后再用电子扫描播出;另一种是通过视频、音频系统采集视、音频信号直接播出。”电视新闻直播以发生的现场为主要表现空间,与事件同步制作,为了追求真实性和现场性。为了预防突发事件及播出事故,这类新闻直播往往会伴随彩排及预设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但同时也失去了部分新闻现场的真实性。

目前热议的网络新闻直播按照采取信号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型号模拟,将电视信号模拟为数字型号引入互联网中供人们观看,例如大型体育赛事、晚会的转播,这类网络新闻直播与电视新闻直播别无二致。

另一种网络新闻直播是基于直播客户端、直播网页、管理后台,有单独的信号采集设备,是用于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全面交流互动的直播模式。本文讨论对象主要为网络新闻直播中的后者。

2 “直播+新闻”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

我国新闻报道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媒介是政治的舆论阵地;2)新闻是商品经济下提高媒介影响力的商品;3)媒介融合下媒介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样人们对新闻价值的认识也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受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而且借助新媒体手段可以随时、随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需要新闻传播方式要转变为媒介组织下的以受众为中心、以受众需求为报道重点的新闻报道方式。

直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使得其内容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网络视频直播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正是在媒介技术与新闻价值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了如今的报道方式的革新。

2.1 传播源头:传播者

虽说自媒体背景下人人都是记者,但网络新闻直播依然要求传播者必须拥有应有的媒介素养,并对新闻记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

要求。

新闻内容传播的形式多样化。媒介融合带来了信息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在直播过程中记者可以用文字、图片、声光电等方式来展示传播内容,使受众轻松享受讯息,这就要求直播记者要成为“多面手”,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及报道任务。

新闻内容传播的瞬间化。如今4G网络的使用、网络传输速度一次次加速使得信息能即送即达,这便要求新闻直播主持人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足以应付各类突发事件。同时新闻直播往往应用于突发新闻的报道中,记者并无相关问题的准备时间,这便要求网络新闻直播记者涉猎较广的知识领域,如法律、经济学、历史等,掌握其他领域的专业技能,以便处理新闻直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新闻内容的交互性是人际传播的本質特征,主要是信息反馈的直接性和即时性,此类特性在网络新闻直播过程中极其显著。以《腾讯新闻》直播频道为例,在新闻直播的同时受众可以发表评论,受众黏性大大增强,并放大了信息传播过程中“反馈”这一环节。这样的交互方式便要求直播记者有较强的沟通及信息筛选能力,以求能与受众产生良好互动;有较强的语言感染力,调动的起受众群体气氛。

2.2 传播渠道:媒介

媒介可以说是造成这一系列变革的根本。作为媒介环境学派奠基人的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人们不自知的情况下改变人们的感知平衡,他更关注的是媒介技术所营造的“环境”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再塑造。

就新闻直播来说,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给新闻直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是网络新闻直播越发火热的先决条件。新闻报道脱离了过去高成本的转播车以及沉重昂贵的摄像器材,现在更多人使用的是——手机。

2.2.1 庞大的使用群体

根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到2017年12月为止,我国手机网民达7.53亿,其中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8.2%,而且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进行渗透,奠定了手机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媒介产品的进一步丰富。

2.2.2 齐全的功能及配套设施

4G网络的成熟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手机这一媒介属性越来越强。记者用一部安装了直播新闻App的手机,就可以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文字编辑等工作,为新闻报道立体化的表现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2.3 成熟的直播平台

目前网络新闻直播往往依托于较为成熟的直播平台,例如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这些资讯类App往往能提供稳定的网络直播环境;良好的后台管理;能满足多种多样的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些平台本身就依附着众多较高活跃度的受众群体,在直播的同时引流到高黏度受众。

2.3 传播终点:受众

传统的电视想要看自己喜欢和需要的节目往往难以满足。而与之相比,手机电视和网络电视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个性追求,保证个体选择自己喜好的电视节目,这种私用性让受众有了掌握主动权的感受。

网络新闻直播往往为突发事件或于所在直播平台不定期开放,关注此类新闻直播的受众相比之下有较高的媒介素养,表现为对于社会新闻较为关注。

新媒体时代受众有一定话语权,在这样较为宽松的发言环境中受众逐渐养成了发言习惯,总体表现为互动性较强,对新闻质量有一定要求,这便要求网络新闻直播内容质量上能满足受众需求。

3 总结

网络新闻直播因为有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特性和丰富灵活的内容,令其从众多新媒体竞争形态中脱颖而出。对此,在当今融媒体的环境下,传統媒体也应迅速转型,不断求新,发挥自身的采编优势,做出与传统媒体差异化的新闻产品。

但在网络新闻直播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今因受众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能够“hold”住网络新闻直播的记者较为缺乏;同时又因直播过程中时效性要求太高,相应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一股脑发给受众,新闻记者“把关人”角色就很难发挥作用;在网络新闻直播中没有明确的规范能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借鉴等。在这样一个新兴新闻报道方式兴起后,我们还需要时间来调整、适应这样的报道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骏德,叶昌前.从当前中国电视新闻革新看新闻报道理念的变化[J].新闻战线,2004(3):77-80.

[2]胡建中.从当前中国电视新闻革新看新闻报道理念的变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89.

[3]信中娜.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及后期编辑创新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4).

作者简介:张 辉,上饶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直播新闻
浅析移动端视频的发展
电子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