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体育史现状及问题研究分析

2018-01-26 14:14郭凯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育史体育研究

郭凯

在当今中国体育走向世界强国之列时,回顾过去中国体育史,我们却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老一辈体育人在研究中国体育史时,受当时科技和国力的限制,对国内及国外的体育史研究还不透彻,内容不够全面,六十年代又遇上“大革命”,研究中国体育史和了解国外体育史都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到了九十年代初,我国体育人才从老一辈人手中接过接力棒,通过研究分析数量极少的文献资料和翻阅国外几部体育史著作中,辛勤努力才研究出真正的中国体育史学术,但这一切才是刚刚开始,发展和研究之路还需要年轻人接过旗帜继续走下去,在如今学术气候比较浓烈的时候积极探究当时时期的体育史发展和不足。

1. 当代中国体育史现状

1.1 研究队伍日益壮大学术领域不断扩展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立还不是很强的时候,攻坚克难,不懈努力成立了第一个中国体育史所。在研究和创新的同时吸收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资料,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编印出了《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和《中国近代体育史简编》、《体育史论文选集》、《体育史文集》等一批著作和教材。在当时体育界引起了轰动,也在今后的体育史研究领域奠下坚实的基础,为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扩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八十年代引起了体育史研究的新高度,在当时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中,涌现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体育史研究论文。同时还举办了全国体育史教师学习班,掀起了对体育史研究的浪潮,也对以后体育史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研究体育史的科研院校在当时还比较少,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原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史研究室”,学校还开设了世界体育史、中国体育史、奥林匹克史、竞技体育史、中华武术史(武术史)、武术史等六门课程[1]。现在的《体育文化导刊》(原体育文史)就是八三年我国唯一的体育史刊物。《中国体育史》第二版教材就是由谷世权和林伯原两位老前辈撰写的,由现在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获得过全国优秀科学成果一等奖。林伯原老前辈还撰写了《中国武术史》和孙葆丽编写的 《世界体育史》,都对现在武术史和体育史的研究起到了坚定的基础和有力参考依据,还有体育史多部著作和论文也在当时面世,使得当时北京体育学院(现本北京体育大学)成为了我国体育史研究的领军科研院校之一。

1.2 当代体育史研究成果

当代体育史有两本著作不得不提,那就是《中华体育文化五千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是体育史中的里程碑,书中吸取了体育史界的研究精华,重点分析了体育史的特点,每个章节都准确参考了当代体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渊源,逻辑思维明确重点阐述了新中国体育史的现状及与体育学体系中必要的关系。《中华体育文化五千年》为《当代中国体育史》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了吸收了中华体育史的精华[2]。它的创新为材料的收集、内容的开展和论述的准确性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不仅仅代表了这个阶段体育是研究的水平,它更是弥补了体育史著作的历史空白,让当代人对体育史有了新的见解和思维,相当程度上开辟了新的研究道路。

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体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成立了体育史工作委员会,随之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雨后春笋般的体育热潮,体育文史刊物的创刊,体育史学的研讨会议的召开慢慢增多,学术队伍日益壮大,并与国际体育界建立了长效机制的联系,也为以后中国体育史的拓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为让世界了解中国体育史打开了新的门窗,体育史编纂也在国内一些地方和机构也在积极进行中。在这里一种全民搞学术的气氛下,体育学术的交流得了拓展,学者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体育史的研究领域也逐渐呈现白热化。特别是对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各类学科资料的收集和运用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因此涌现了一批体育史学的著作出版上市。如2003年谷世权的《中国体育史》;2009年谭华的《体育史》;2002年袁伟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2001年李秀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2001年张德福的《中国古代体育史话》; 1999年伍绍祖主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1998年崔乐泉的《中国近代体育史话》;1997年刘吉主编的《新中国体育史优秀论文集》;1996年刘吉主编的 《中华体育文化五千年》;1994年苏竞存的《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3]等。由此可见,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是多样性、普遍性、综合性,积极反映了当时研究领域的总体水平。

2. 体育史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不断前行的时候,历史不能忘记。前辈们研究历史的经验是值得肯定的,但体育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的成果也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转向其他体育类研究,从而导致人员的减少。研究体育史的热潮渐渐退去,时到今日也没有明显的改善。而这门学科在专业体育院校里课程设置在逐渐减少甚至有砍掉的危险,体育史学难道真的不再受到重视了吗?通过研究调查分析,近几年体育期刊关于体育史的研究论文虽没有到销声匿迹的地步,但研究的成果都缺乏创新性。

目前国内研究普遍还是运用的是文献资料法、统计法、数据统计法等等,而通过云科技,大数据等为体育史的研究还很少,没有利用好现在流行的科技技术。所以研究方法和成果有些滞后。

体育史的研究学者虽然不少,但总体都是单独行动,没有团结合作起来,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好多都有些重叠,研究的成果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好多学者仅仅是为了完成学科任务,晋升职称。在这种情况下就限制了体育史的扩大和深入研究,导致体育史研究比较散,缺乏集中点。

在研究体育史时,其实就是在总结经验吸取精华,为今后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强而努力。研究的成果越详细越透彻对今后体育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的演变是离不开历史的,我国体育自改革开放后就实行了“举国体制”不是凭空想象得出的,而是通过了多少专家学者研究后得出。深深影响着我国体育的发展,小到幼儿园体适能教育,大到奥运会竞技体育,体育的发展也在是在历史中演变而来。群众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等都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这些都是通过历史演变而出现的体育形式。对于竞技体育历史演变、大众体育历史概况和经验总结、学校体育的历史地位,体育社团及政府体育部门在体育事业中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运会各个单项运动史等的研究相关成果较少。过去的历史研究较多,有关现实的历史研究较少。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发现过去30年来,体育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基本史料的发掘上,对现实的史料进行研究的较少[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祖国的体育发展需要我们。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育史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在继续,但研究队伍和成果不断萎缩下滑。

3.1.2 体育史的研究促进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对中国体育史推向世界做了很好的推广,研究方法单一制约着发展。

3.1.3 体育史研究成果过于分散,合作深入研究较少,限制了体育史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

3.1.4 体育史历史性研究较多,现实研究较少。论文和著作观点丰富,为持续研究体育史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建议

3.2.1 关注历史和现实研究,两者合并进行创新性研究,扩大研究领域和深入研究。

3.2.2 建立健全研究队伍,明确研究任务和重点,个人与集体上下协同攻坚克难争取突破性进展。

3.2.3 对体育史的研究要有创新性和综合性,把多种的研究方法合并在一起,深入透彻的进行研究分析。

3.2.4 推动体育史研究领域扩大和深入,培养高素质研究人员,重新整合体育史研究机构,加强机构人员责任制,为我国体育史研究打开新篇章。

猜你喜欢
体育史体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体育史教材发展概况与思考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我国近现代体育史学的历程浅析与未来展望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我国当代体育史研究特点及发展方向探究
体育史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