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老人,家和万事兴

2018-01-26 23:50王荣华
益寿宝典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万事兴晚辈商量

文/王荣华

无数事实证明,一些老人之所以在家里能与晚辈相处得很好,重要的经验就是——要会“做老人”。那么,上了年纪的人如何才能学会“做老人”呢?

首先,在家里要讲民主,有事要与晚辈商量。要尊重晚辈的正确意见,切不可个人说了算,“一言堂”“常有理”。老人应当视晚辈为朋友,不能倚老卖老,居高临下,动辄训人。儿女们大了,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有事多和他们商量,往往能开阔思路,决策少失误。

其次,要多讲奉献,用体谅之心来对待孩子。有些做父母的,总喜欢唠叨当年是如何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大的。其实,总讲自己往日的辛苦,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沉重、压抑,有时反倒会影响他们与老人之间的情感。会做老人的,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多讲奉献,而且体谅孩子在强烈竞争年代生活的艰辛,对孩子能给予自己多少是不计较的。

再次,要理解子女,以超然一点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的生活。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观念更新很快,两代人之间的认识差异也愈来愈大。会做老人的,他们理解子女,常常尊重子女的选择。有时虽也有些叮嘱,却从不越俎代庖。干预过多,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四,要理解晚辈的难处,宽容晚辈的一些小过失。老人与晚辈不和,有些是因为相互间缺乏理解。晚辈应理解老人、体贴老人,但老人理解晚辈也很重要。须知晚辈有晚辈的难处,比如,竞争上岗与老人当年的铁饭碗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就业不易、收入不多、赡养老人,难得十分满意,遇到这样的情况老人就得为儿女着想,多些帮助,少点埋怨。只有理解晚辈,才能够减少家庭矛盾,增进家庭幸福。

第五,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老有老的样子。很多老年人不注意自己的修养,为所欲为,使年轻人很是烦恼甚至反感。老人也要与时俱进,下点儿修身养性的功夫,自己要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态,要努力克服那种唠叨、自私、狭隘、懒惰、情绪烦躁、易怒的毛病,做一个稳重、宽容、明智、有涵养、有知识的老人,让孩子永远尊重、爱戴和敬仰。

第六,要切记少动肝火。生气、动怒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好处。要坚信一点,儿女们做了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一般都不是有意惹自己生气。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全家人的幸福,尽量不要动怒,有不同看法要与儿女温和地沟通,讲明道理,让儿女自己感悟。

猜你喜欢
万事兴晚辈商量
和人商量办法多
金虎生威万事兴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家和万事兴
你会和别人商量吗?
商量出共识
家和万事兴
《弟子规》小绘本
过年世相
学会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