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开放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8-01-27 09:50刘岳营口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营口11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3期
关键词:根治术组间直肠癌

刘岳 营口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辽宁 营口 115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直肠癌患者行开放手术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9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法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采用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切口总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率比对照组长,复发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延长患者生存周期,降低并发率和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直肠癌的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晚期阶段的直肠癌,其癌细胞会转移到多个器官,影响患者身体功能。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脂肪、蛋白质摄入量不断增加,但是粗纤维的摄入量却严重不足,这就使直肠癌的发生率不断上升[1]。基于此,本次研究将针对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开放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9例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法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37~71岁,平均(55.44±9.98)岁,癌症分期:A期6例,B期19例,C1期7例,C2期7例;观察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7~70岁,平均(55.72±10.02)岁,癌症分期:A期6例,B期18例,C1期8例,C2期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术前将肠道准备工作做好,在气管插管全麻的前提下进行气管插管,并创建二氧化碳气腹,然后进行穿刺操作,位置是脐部下方10mm,将腹腔镜置入其中。之后进行其他方位的穿刺,位置值肿瘤附近,通过腹腔镜对病变状况进行判断,对肿瘤附近的肠管进行游离和结扎,之后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将二氧化碳气腹关闭,并在腹壁位置进行切口操作,切除坏死部位,缝合气口,并再一次创建二氧化碳气腹,然后重建肠道。

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手术之前,将常规肠道工作准备好,然后进行全身麻醉操作并进行切口,位置是患者腹部,长度为15mm,打开腹腔之后,结扎患者肿瘤近端肠管,并进行游离操作,之后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重建肠道,并缝合肠膜,最终对消化道重建。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指标主要包括:切口总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等。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皮下气肿、腹腔出血、吻合口瘘、穿刺口疝、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切口感染等。③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状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观察时间为术后1年和2年。

1.4 统计学分析

本院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录入到SPSS17.0软件当中进行整理和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当P<0.05时,存在明显差异性,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进行比较

就切口总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而言,观察组为(6.71±2.42)cm、(8.24±2.81)d、(3.23±1.46)d、(3.17±1.22)d、(2.38±0.73)d、(48.69±11.93)h、(121.62±39.73)mL、(168.42±46.90)min,对照组为(10.27±2.62)cm、(10.18±3.21)d、(5.73±1.86)d、(4.63±1.33)d、(3.15±1.21)d、(58.21±12.42)h、(161.32±35.21)mL、(124.23±30.33)min,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就皮下气肿、腹腔出血、吻合口瘘、穿刺口疝、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而言,观察组为0例、1例、1例、1例、0例、1例、0例、0例,其并发率为10.00%(4/40),对照组为1例、1例、2例、1例、1例、2例、1例、5例、4例,其并发率为46.15%(18/3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2.3 两组患者生存状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就生存状况而言,观察组1年后以及2年后分别为95.00%(38/40)和82.50%(33/40),对照组1年后以及2年后分别为82.05%(32/39)和61.54%(24/39);就复发情况而言,观察组1年后以及2年后分别为0.00%(0/40)和2.50%(1/40),对照组1年后以及2年后分别为12.82%(5/39)和35.90%(14/3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直肠癌。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直肠癌的手术疗法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可以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淋巴结转移予以手术治疗,使死亡概率得到有效控制,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腹腔镜镜头处于腹腔镜结构末端,将其应用于手术治疗当中,可以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便于多角度观察患者腹腔内部具体情况,便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促进手术顺利完成。近年来,微创技术发展迅速,微创治疗逐渐向外科手术领域发展,并且在直肠癌手术治疗中逐渐应用超声刀以及吻合器等先进的医疗器材,可以减少周围组织血管以及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使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2]。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创伤小,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重要器官在术中不会被直接暴露,有助于控制术后感染等情况的发生。②术中视野清晰,腹腔镜可以拓宽手术视野,便于手术准确性得到提升,不会对脏器造成较大的干扰。③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期间使用超声刀可以使术中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对术后恢复具有促进作用[3]。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观察组患者生存周期以及治疗效果、病情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均优于采用开放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综上所述,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根治术组间直肠癌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