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

2018-01-27 09:50马超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阻塞性

马超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H治疗前后未发生变化,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HR和RR指标较之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受环境污染及吸烟等不良嗜好影响,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该病发生之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并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还会出现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必须重视该病的治疗,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案,积极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1]。基于此,本次研究将针对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53~78岁,平均(66.59±5.02)岁,病情程度达到Ⅲ级者38例,Ⅳ级者19例;观察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52~77岁,平均(65.48±4.92)岁,病情程度达到Ⅲ级者36例,Ⅳ级者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仪器设备:BiPAP呼吸机,型号:PHILIPS BiPAP AVAPS,美国卫康公司生产。

1.2 方法

无创呼吸机治疗:该疗法需要借助BiPAP呼吸机完成,同时使用国产硅胶模口鼻面罩进行辅助。治疗前设置BiPAP呼吸机参数,呼吸12~18次/min,压力支持模式为S/T,2cmH2O为起始呼气压力,8cmH2O为起始吸气压力,控制氧气吸入浓度处于30%~50%,保证血样饱和浓度在90%以上(含90%),每天治疗2~4次,两次治疗时间间隔为2~4h。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血气指标主要包括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指标主要为HR和RR。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会被输入到SPSS18..0系统当中进行统计和计算,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进行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aO2、PaO2、PaCO2和pH分别为:观 察 组(75.11±5.02)%、(50.15±8.21)mmHg、(71.28±13.88)mmHg和(7.16±0.24),对照组(74.99±5.58)、(49.18±8.55)mmHg、(70.95±13.12)mmHg 和(7.05±0.31),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SaO2、PaO2、PaCO2和pH分别为:观 察 组(98.42±2.51)%、(63.63±7.62)mmHg、(52.61±12.39)mmHg和(7.06±0.39),对照组(88.48±4.29)%、(55.53±8.42)mmHg、(66.02±13.78)mmHg 和(7.07±0.31),两组数据比较,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aO2、PaO2、PaCO2三项指标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此外,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aO2、PaO2、PaCO2三项指标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R和RR分别为:观察组(31.31±6.92)、(124.29±15.81),对照组(31.51±5.53)、(124.39±15.49),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HR和RR分别为:观察组(23.91±4.31)、(97.33±14.25),对照组(29.31±4.95)、(116.71±14.2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此外,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共同作用,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气道阻塞。当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或者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态被打破时,就会加大气流不畅、气道阻塞以及呼吸肌疲劳等情况的发生概率。此外,如果患者肺部动静脉通气平衡态被打破或者分流的情况出现后,就会影响患者肺泡换气功能,使患者表现出供养不足的症状,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现阶段,很多研究表明,完全依赖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患者在治疗期间,如果服用抗感染药物或者呼吸兴奋剂,且服用时间较长,还会增加呼吸衰竭的发生概率。为了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规避治疗期间产生的风险因素,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创呼吸机治疗,以便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3]。

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其通气的方法是建立人工气道,同时使用经口鼻或经鼻面罩予以辅助,并不需要切开和插管处理。该疗法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降低一定程度的PaCO2,同时提高PaO2,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达到缩短危险期、规律睡眠以及控制病死率的目的[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地使用药物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pH以及HR和RR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H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aO2、PaO2、PaCO2以及HR和RR指标均有所改善,两组间改善程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更加明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快速缓解,促进血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进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阻塞性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