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记有好坏,还须多留心

2018-01-27 19:59高小曼
益寿宝典 2018年36期
关键词:斑片太田色素痣

文/高小曼

蒙古斑

蒙古斑在我国很常见,90%以上的黄种人婴儿会出现,好发于腰骶部和臀部,表现为蓝灰色斑片,表面光滑、平坦。这种胎记对孩子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大部分在5岁前自然消退。即使不消退,也因部位隐蔽,爸爸妈妈们不必介意。

太田痣

太田痣是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沿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走行部位的灰蓝色斑片损害,常见于眶周、颞部、鼻部、前额和颧部,多单侧发病,斑片着色不均匀,呈斑点状或网状,不隆起于皮肤。其中2/3的患者同侧巩膜、角膜可有蓝染或褐色斑点。太田痣极少恶变,但其面积及颜色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加深。而且,太田痣发生于面部,严重影响美观,进而影响心理发育,一般建议尽早治疗。目前采用激光(Q开关宝石激光等)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伊藤痣

伊藤痣又称为肩峰三角肌褐青色痣,分布于肩部、颈部、锁骨上区和上臂外侧的褐色、青灰色、蓝色斑片。与太田痣相比,除了部位不同,损害特征和病理改变相似。由于这种痣位于遮盖部位,一般不必治疗,需要时也可采取激光治疗,部分患者有效。

咖啡斑

咖啡斑在孩子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一般为浅棕色或深棕色,类似牛奶与咖啡混合后的颜色,因此也称为牛奶咖啡斑。咖啡斑好发于躯干,亦可见于四肢,表现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的斑片,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咖啡斑可单发,也可多发。单发者很常见,没有恶变倾向,也不提示其他系统损害,一般不必处理。如位于暴露部位影响美观,可考虑激光治疗。多发者需注意,如果出现6个以上且直径大于1.5厘米时,应到医院就诊,排除有无神经纤维瘤等系统疾病。

色素性毛表皮痣

这种痣又称为Becker痣,病因不清。儿童期或青春期前后发病,好发于单侧肩部、胸背部,表现为大片褐色斑,表面常有毛发增生,毛发较粗且黑,逐渐增多。皮损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增厚。一般不需要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激光或手术切除、植皮等,但有时效果欠佳。

先天性色痣

先天性色痣与普通色痣的不同点是出生时即有。全身各处都可发生,大小差异很大,小则几毫米,大则覆盖整个头皮、肩背部或肢体。损害直径超过10厘米的称为先天性巨痣,10%~30%的患者损害处可继发恶性黑素瘤,应尽早手术切除,不能做激光治疗。

贫血痣

这是一种先天性局限性血管发育缺陷,常在出生后或儿童期发病,终生不退。胸背部多见,为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的界限清楚的淡白色斑。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有这种白斑,会担心是不是白癜风,但二者还是不一样的。一般白癜风的白斑更白;摩擦贫血痣部位时,浅色斑不发红,周围正常皮肤发红充血,使白斑更趋明显,与白癜风不同。另外,白癜风皮损往往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多、增大。鉴别困难时,可考虑到医院做伍德氏灯检查。贫血痣对健康无影响,一般无需处理,如影响美观,可进行美容手术。

无色素痣

无色素痣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局限性白斑,病因不明。男女均可发病,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与白癜风不同,无色素痣皮疹形状不变,大小随着孩子长大而长大。且白斑没有白癜风那么明显,界限模糊而不规则,对健康无影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暴露部位可考虑遮盖剂治疗,也可尝试自体表皮移植治疗。

鲜红斑痣

又称为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孩子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好发于面部,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片,不高出皮面,表面光滑,压之可褪色。长在枕部、额中部、鼻梁部者,多可在生后数年内自行消退,一般无需治疗。而长在面部及其他部位的鲜红斑痣,一般不能消退,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甚至增厚出现结节,应及早治疗。目前常采用激光或光动力治疗。

婴儿血管瘤

婴儿血管瘤一般在孩子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可出现。浅表性血管瘤表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肿块,稍隆起于皮肤。深部血管瘤为肤色或青紫色,一般隆起明显。血管瘤一般不会恶变,部分血管瘤可随年龄增长自行消退。如果血管瘤没有长在颜面部位、增长速度不快、面积不大,可考虑观察,等待其自然消退。但如果严重影响美观、增长速度快、瘤体面积大,应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药、系统用药、激光、光动力等,具体方法最好咨询专科医生。

猜你喜欢
斑片太田色素痣
关注色素痣的变化
痣癌变引起的症状
别忽视身上的痣
局限性掌跖角化减少症三例
硬化性脂膜炎1例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
不同波长Q开关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
太田痣的激光治疗进展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
痣有恶变倾向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