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顶端右侧骶棘韧带悬吊术在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01-29 08:33徐东艳赵艳丽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盆腔器官韧带

徐东艳,赵艳丽,张 晶

(赤峰生殖健康专科医院/赤峰市妇产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

盆腔器官脱垂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是指其机体自身受各种内外在因素影响导致盆底支持组织薄弱,出现盆腔器官下移或引发器官移位等情况[1]。严重者可出现尿失禁、尿潴留及阴道块状物脱出等表现,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对其日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及时给予其对应治疗,确保其健康。本研究选取13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1例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顶端右侧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5例)和观察组(n=61例)。患者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盆腔器官脱垂,无严重心、肾、肺等器官及神经系统疾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2±1.5)岁;对照组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4±1.4)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阴道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顶端右侧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要求患者取截石位,采用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后,剪开右侧后腹膜,分离右侧直肠旁间隙,将直肠推向左侧,施术者左手食指触及坐骨棘,阴道拉钩充分暴露坐骨棘,并沿着坐骨棘向第4骶骨、第5骶骨侧缘触及骶棘韧带,使用不吸收缝合线贯穿缝合该韧带,缝线搁量备用,4号丝线缝合腹膜。使用可吸收线缝合阴道残端,将缝于骶棘韧带的备用线固定于阴道断端的重点偏右侧,打紧线结,使用手指触摸可明显感到线结被推向骶棘韧带,后将阴道顶端吊起,给予常规消毒处理后缝合伤口。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异常立即采用影像学进行检查,确保治疗效果。

1.3 研究指标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复发、血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4%(1/61),其中疼痛0例、复发0例、血肿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10/75),其中疼痛4例、复发4例、血肿2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5,P=0.030)。

2.2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25±5.24)min、(105.62±10.25)ml,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65±5.16)min、(135.68±10.22)ml,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58、17.037,P=0.000、0.000)。

3 讨 论

以往临床针对盆腔器官脱垂多采用经传统经阴道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无法从病理学角度对肛提肌状态进行改善,且患者术后存在出血、感染、脱垂恶化等并发症,极易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骶棘韧带悬吊术则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完善而提出的治疗措施,具有效果持久,对患者阴道功能进行保留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采用。将其应用于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并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出血对患者自身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后,患者出血、感染、脱垂恶化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其他学者对其开展研究[2],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在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采用骶棘韧带悬吊术可使治疗时间缩短,可行性及安全性较高,可避免出血过多影响预后等情况,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盆腔器官韧带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类器官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ORGANIZED GIVING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