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2018-01-29 13:25田力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有益菌四联双歧

田力男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临床将调节肠道菌群、保护剂修复胃肠道黏膜屏障作为研究热点[1],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以及芽孢杆菌四联治疗法逐渐取代传统二联、三联治疗方法,为探讨其在慢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腹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慢性腹泻患者,均符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2]中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排除相关药物过敏患者;伴发各类免疫功能疾病者;内分泌疾病、变态反应疾病、肠道寄生虫病、胃源性等引起的腹泻;肠结核;炎性肠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36±2.28)岁。参考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40±2.25)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四联活菌肠溶胶囊(生产公司: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65),2~3粒/次,每天2次。参考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谷参肠安胶囊)(生产公司:成都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598),饭前服用,2~4粒/次,3次/天;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生产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14),1~2片/次,3次/天。

1.3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2)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酸性乳杆菌等计数变化;(3)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通过粪便性状、排便次数以及排便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3个指标进行评价。显效:上述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上述3项指标一定好转,然而尚未恢复正常水平;无效:上述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为显效、有效总和[3]。

1.5 统计学分析

分析数据软件工具为SPSS 20.0,计数资料用(n/ %)表示,用配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参考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缓解时间分别为(5.34±2.05)d、(3.00±1.89)d、(3.65±1.80)d、(2.00±0.76)d,参考组各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7.15±2.32)d、(4.45±1.97)d、(4.78±1.98)d、(3.58±1.0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肠道有益菌增幅比较

观察组: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酸性乳杆菌等计数增加幅度分别为(10.02±2.31)%、(8.67±2.12)%、(9.25±2.35)%、(9.06±2.28)%,参考组菌群计数增加幅度分别为(7.65±1.85)%、(6.35±1.99)%、(7.01±2.03)%、(7.21±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P>0.05)。

3 讨论

虽然慢性腹泻的发病机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本病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如感染、精神应激与异常、肠运动感觉功能异常、家庭及遗传因素、食物等相关。正常情况下,肠道固有菌以共生的形式存在于肠道内,并形成天然放于屏障,抵抗外来有害菌的侵袭。 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等为肠道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当其定值数发生较大改变时,则肠道环境破坏,影响人体健康[4-5]。肠道出现疾病时,上述有益菌数量明显减少,致病菌大量聚集并干扰有益菌繁殖,导致腹泻、腹胀等症状[6]。四联活菌肠溶胶囊,其包含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以及芽孢杆菌四类,进入肠道后可增加有益菌数量,维持细菌生态平衡,通过生物多氧、生物拮抗、参与肠道细胞免疫、局部体液免疫等发挥作用。双歧杆菌可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维持体内生态平衡[7-9]。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考组,且治疗后肠道有益菌计数增幅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表明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效果相对稳定,能够促进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快速恢复。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证明益生菌制剂能够快速缓解不适症状。

总之,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可对肠道菌群失调形成调节,同时安全性高,具有显著使用价值。

[1] 李燕,姚萍,邓一芸,等.大黄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及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4,14(2):128-130.

[2] 张树忠,赵宏俊,张玉振,等.抚宁县域2010年-2013年农村小儿腹泻治疗现状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4):57-60.

[3] 庄时刚.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脾虚湿盛证临床疗效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1(1):239-241.

[4] 宋春堂.刘学文从脾肝肾三脏论治慢性腹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179-180.

[5] 伍晓剑.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5-7.

[6] 张卫平,冯晟楠.二术止泻汤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 [J].中医学报,2015,30(11):1639-1641.

[7] 王梦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sIgA水平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10):1166-1168.

[8] 王颖.探讨微生态制剂用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与药理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6):73-74.

[9] 杨杰.慢性腹泻应用四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6):831-833.

猜你喜欢
有益菌四联双歧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亲和人体与非亲和人体双歧杆菌之间的生理特征差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畜牧业中4种常用有益菌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与常规四联补救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探讨构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