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2018-01-29 13:25余彩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无菌部位

余彩霞

神经内科患儿多数需采用高分子药物或高渗性脱水剂进行治疗,治疗周期较长,且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在临床静脉注射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哭闹,不配合等情况,进而影响临床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1]。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使用十分广泛,尤其对于穿刺较难的患儿可以有效的保留静脉通道,保证用药顺利[2]。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4例颈外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研究,分析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对该类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4例颈外静脉留置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需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其中男患儿72例,女患儿42例;患儿年龄为2~14岁,平均为(8.63±1.92)岁;治疗周期为7~14 d,平均为(9.68±2.01)d。其中81例患儿为病毒性脑炎,15例患儿为癫痫,13例患儿为良性肌炎,5例患儿为脑囊虫。

1.2 方法

1.2.1 穿刺方法 由技术熟练的医护人员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操作,采用第三代Y型安全留置针。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前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具体情况,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感。患儿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时采用去枕后仰体位,在颈背下垫一个枕头,头转向一侧,并垂于治疗台的边沿,将颈外静脉露出,由护理人员协助固定患儿体位。进针角度为15°~20°。穿刺前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并压迫颈外静脉三角处,以阻断血流,保证静脉充盈,之后对准血管和皮肤进针,进展速度需缓慢,回血之后停止进针,左手将针芯退出少许,右手将外套管送入到血管内,一边退出针芯一边置入套管,置管深度适宜。回血良好后退出针芯,利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并固定留置针远端,同时固定针柄,但需保证穿刺点暴露。

1.2.2 护理方法 (1)患儿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相关文献指出,留置针时间、置管时无菌操作、患者机体状况等情况与细菌感染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患者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部位一旦出现渗液、渗血,敷贴卷边等情况,需及时更换,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格控制好消毒待干时间,同时注意患儿体温的变化,观察是否存在激发感染等情况。(2)控制留置时间,目前临床上对于静脉留置针时间尚未有统一的标准。颈外静脉由于离心脏较劲,血液回流较快,可以快速的降低液体的渗透压,进而减少静脉炎、外渗和堵管等情况的发生。另外,由于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因此颈外静脉留置针时间相较于其他部位的留置时间较长。(3)护理人员需做好交接班,密切观察,有效的预防药液外渗情况。患儿在留置针期间需密切观察透明敷贴和穿刺点皮肤颜色的变化,一旦发现红肿以及异常状况,需及时拔管并及时采取对症治疗。(4)封管,为了防止留置针堵塞,每次输液完毕之后需采用1:1 000肝素钠盐水进行封管。肝素可以抑制纤维蛋白和凝血酶形成,进而防止血管内血栓的形成,保证输液的畅通。在封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114例颈外静脉留置针患儿留针成功率为98.25%(112/114),患儿留置针时间为1~7 d,平均为(4.26±1.02)d;本次研究过程中1例患儿出现感染情况,2例患儿发生过敏反应,皮肤出现红疹等,进行对症治疗后过敏反应消失。

3 讨论

颈部留置针在小儿神经内科的使用率较高,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常采用高渗性脱水剂以及高分子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较长,且由于患儿疾病的特点需多次采用脱水剂进行治疗,部分患者一天内可使用6次脱水剂[3-4]。痉挛症患儿采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周期约为2~4周,且需要持续24 h静脉输注高营养品,该类物质对患儿血管的刺激性较大,极易引起药物外渗等情况[5-6]。长期反复穿刺会对患儿带来严重的痛苦,且会导致患儿产生强烈的恐惧感,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由于颈外静脉较为粗大,且笔直,穿刺较为容易,且保留时间较长,对小儿神经内科患儿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治疗可以有效的解决穿刺困难的问题[7-8]。本次研究对我院小儿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结果表明,114例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后穿刺成功率为98.25%,且患儿留置针时间平均为(4.26±1.02)d。本次研究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预防留置针感染情况的发生,在穿刺部位无过敏情况,且留置针通畅的情况下,每间隔3 d对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局部消毒,并更换无菌敷贴,重新进行固定,进而有效的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小儿神经内科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工作的效率,减少患儿的疼痛,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患儿穿刺困难的问题,且可以有效的保留穿刺通道,保证及时用药。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的颈部较短,且皮下脂肪较厚,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穿刺较为困难。因此,在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时需提前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消除患儿及家属由于不了解产生的恐惧,以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1] 曹芳.1例小儿静脉留置针致穿刺部位水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8):154-155.

[2] 陈艳兰.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临床护理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1):5026-5027.

[3] 耿颖娟,潘小爱,张炎冰.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5):120-122.

[4] 薛超.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26):2468-2469.

[5] 贾惠青.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6):75-76.

[6] 许仁艳,王秀梅.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微信平台在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8):125-127.

[7] 王宗娟.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4):159-160.

[8] 谭文娟.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巧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108-109.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无菌部位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