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从毛笔字到电脑打字的文化变异

2018-01-29 16:04刘昭言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沈老沈鹏毛笔

◆ 刘昭言(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邂逅书法泰斗沈鹏,那是6年前的元月11日下午4点半,这是一个偶然,亦是一种惊喜。当时沈老来长沙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湖南省政府主办的“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系列活动,我父亲老乐(笔名)在省城一家媒体做文化记者,当时通过一位与沈老关系密切的朋友联系上沈老进行专访,沈老爽快答应。父亲特意带上我,说是让我聆听一下老艺术家教诲,去一去浮躁气。专访结束后的第二天,父亲的报道很快见报,但有一段我利用他们两人采访结束后与求教沈老的录音未曾披露过,这些未曾曝光的内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话题,但它表达了一位书法大家对当今书写工具变迁的观点,以及对艺术创作心境的理解。

毛笔工具的变异

笔者:读中学时,美术老师就让我们临摹过您的书法作品。现在,我每次路过湘江边,长沙的标志性建筑杜甫江阁的城楼上就有您的亲笔题匾,感觉很亲切。可是我现在很担忧,担忧毛笔这种书写工具会在新时代消失。

沈鹏:汉字本来就给人亲切感。你为什么要担心?

笔者:我担心传统的书写工具改变了!它可是我们的中华文化传统,曾是我们的骄傲!担心年轻一代会对文字的感情变得淡漠。

沈鹏:鹅毛笔、毛笔、点水笔、钢笔、圆珠笔、数码笔……也许它们会被更多的高科技样式替代。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变异的过程。中国的文字——汉字,它有工具的作用,也有艺术欣赏作用。不同汉字有音、形、义的区别。音不存在问题,都普通话了,虽很多地方方言较多,十里不同音,但大家都会普通话,都能轻松交流。你不能说方言就不重要了,方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的特色。在汉字的义方面,也有变异,我最近写了一首诗,里面有一句“余生未了三生缘”,电脑拼音打字将“多余”的“余”打成了“给予”的“予”,在古文里,这两个字可以通用,都是“我”的意思,但如果打成“予”,这首诗就成了“我的三生之缘未了”,而我之前的“余”的本意是“剩下的”意思,后来,我就吩咐打成“余”的繁体字,就是左边一个“食”字偏旁,右边一个“多余”的“余”,这就可以了,你们查一查这个繁体字义,它就是“余下的、剩余的”意思。这正是我要表达的意思。

毛笔与电脑的纠结

笔者:您认为一个中国人不会用毛笔是不是一种遗憾呢?

沈鹏:只能说是一种缺失吧!字形的美感,你不通过毛笔字写出来,你是不能体会它的魅力,这是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在不用毛笔了,是社会发展改变了它的生存状态。文字通过电脑敲出来,没有用毛笔写出来的感觉好。但是打字快呀,速度多快。打字成了一种技术、一种谁都能做的技术。

笔者:具有千年历史的毛笔被电脑打败了,是不是一种倒退?

沈鹏:不能这么说!不能叫打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打字多快,效益快了。以前写一篇文章,你们记者写一个稿子,用笔写,要多久?现在很快就完成了,便捷了!也不是坏事!有得也有失,过去的大文豪、大作家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现在一分钟可以通过电脑打出近百个字,而且修改也方便。你用毛笔写,要写到猴年马月?

新时代的诗意萌生

笔者:社会发展节奏太快,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古人可以“寻隐者不遇”,还萌生浪漫诗意,有的长途跋涉,仅仅是为了见朋友一面,他们享受的是过程。

沈鹏:是的,事随境迁。古人可以马上得诗、枕上得诗,诗人的灵感来自于亲身体验。你不能说我在飞机上就没有诗意喷发,我每次坐飞机,望着窗外的云彩,我就想到堆云积雪的妙境,我就想到珠穆朗玛峰,而珠穆朗玛峰也在变化。如果飞机再上升三万米,我的视角会更广,看到的风景又变化了。这就是人类的伟大,没有发明飞机,你不可能体会到这样的诗意。

笔者:您现在给朋友写信是用毛笔,用清秀的小楷写。我们现在是用QQ、Email、MSN等,很快,朋友就收到了。

沈鹏:我也不经常给朋友用毛笔写信,只是,我一天不用毛笔,就感觉心里空空的,像少了什么东西一样。年纪大了,学电脑不容易。不学电脑,是想保持对毛笔的那种情感。

“大师”浮躁的年代

笔者:现在“大师”满天飞,学不了几个月,就成了“大师”了。

沈鹏:这是社会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浮躁。有人甚至叫嚣,要打造一千个梅兰芳、一千个齐白石、一千个王羲之,我要问,历史上有几个王羲之?几个齐白石?几个梅兰芳?只有一个嘛!

笔者:很多老人都有自己的健身方法,您有什么方法?

沈鹏:书法过程就是锻炼身体,身心合一,就是最好的方法。有个朋友说,他练书法,晚上睡不着。我分析,也许是他太投入,很兴奋,写着写着,激动了,也有可能是没有真正沉下心来。总之,不要太浮躁。

站在不同角度看书法市场

笔者:这些年来,中国书法作品的拍卖价格提升很快,您的作品价格也上升很快,您怎么看我国的书画市场?

沈鹏:你问我怎么看书画市场,我要反问你,您怎么看我国的楼市价格?买了楼房的人,发现价格降了,肯定不服,如果价格涨了,很高兴。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

猜你喜欢
沈老沈鹏毛笔
竹简和毛笔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风起辽海
——沈延毅书法精品展研讨会纪要
他用人格魅力感染身边人
一股清流绕画坛
旧毛笔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