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术对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疾患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与体会

2018-01-29 08:33孙洪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围术盆腔疾病

孙洪琳

(淮安市淮阴医院,江苏 淮安 223300)

盆腔器官脱垂为一种中老年女性多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临床首选手术方法治疗,但考虑到患者年龄大,手术耐受性差,再加上担心手术治疗效果,影响预后效果,因此临床认为有必要结合围术期护理干预[1]。本次研究中,总结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疾病围术期的护理实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盆腔器官脱垂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年龄为48~82岁,平均年龄为(58.5±6.2)岁,疾病类型:阴道壁膨出35例,子宫脱垂25例;我院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盆腔前脱垂患者为观察组,年龄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58.0±6.0)岁,疾病类型:子宫脱垂40例,阴道壁膨出20例。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讲解疾病以及手术相关知识,积极进行护患沟通,做好术前准备、术前讲解注意事项、胃肠道准备工作,遵医嘱指导用药,提供心理护理干预,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评估并发症发生可能性,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等。

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为:①盆腔疾病病史长,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多数患者迫切希望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又害怕手术,术者术前需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目的、意义、过程,了解患者主诉,解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遵医嘱率;②术前做好引导用药,遵医嘱局部涂抹药膏,询问患者的排便情况,术前灌肠,饮食以流食为主;③术后加强麻醉苏醒服务,观察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情况,辅助患者翻身,待患者恢复清醒后,辅助患者进行床上锻炼,做好术后伤口护理,及时对应做好出血、血肿等并发症护理,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若患者疼痛明显,给予必要的止痛处理措施;体位护理,在全麻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口咽分泌物误吸,清醒后保持平卧,6h后更换为半卧,指导患者下床站立,抬高足跟,运动4~5次,间歇后重复,通过体位运动,促补片材料与机体组织更好融合,提高康复效果;饮食护理:术后6h可食用流食,排气后过度到半流食,排便正常后饮食正常,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导管护理及出血期间观察,保持导管顺畅,防止扭曲、堵塞,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术后,阴道纱布取下,加强护理工作,鼓励患者多喝水;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更换体位,每2h翻身一次,辅助患者足踝内外翻身、屈膝,根据病情恢复,引导患者下床活动;④出院指导,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会阴清洁工作,内裤勤换洗;饮食方面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术后休息3个月,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负重,保持排便顺畅,3个月后复查经医生同意才可正常活动,6月内禁止从事重体力劳动;禁止性生活,积极提肛运动锻炼,更换坐、卧、站体位,锻炼盆底肌,收缩会阴、肛门,保持放松,连续收缩3~5次,再放松6~10s,每天重复多次,加强门诊复查,3个月需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包括心理安抚、功能锻炼、健康指导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每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护理质量越佳;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分析数据资料经SPSS21.0软件工具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表示,并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配对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对照组的心理安抚、功能锻炼、健康指导以及并发症预防评分分别为(72.20±1.05)min、(74.05±1.05)min、(70.44±1.02)min、(73.44±1.05)min,观察组则分别为(91.25±1.54)min、(93.22±1.65)min、(90.42±1.15)min、(92.15±1.64)min,观察组的心理安抚、功能锻炼、健康指导以及并发症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79.22±5.30)min、(89.25±15.45)ml、(14.25±3.42)d,观察组则分别为(60.10±5.95)min、(59.20±9.17)ml、(10.55±3.08)d,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盆腔器官脱垂疾病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中老年女性比较多发常见,多是因腹内压水平持续升高,而引发的盆腔脏器组织脱垂。随着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程度重视不断提高,盆腔器官脱垂疾病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考虑到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加上患者的耐受性不佳等原因,并发生发生率较高,因此需在手术实施同时结合护理干预。

围术期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完善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功能锻炼、术后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促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围术期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措施,强调尊重患者的身心需求,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护理[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实施护理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心理安抚、功能锻炼、健康指导以及并发症预防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围术期护理干预实施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促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疾病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患者早日康复,且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较高。

猜你喜欢
围术盆腔疾病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