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人民政府市长刘长龙在吉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8-01-29 15:27
吉林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按照会议要求,结合长春市实际,就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相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对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内涵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推进“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一脉相承,逐步递进,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指导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从发展逻辑看,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从发展矛盾看,是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症结的关键手段;从“三农”发展看,是促进农村、农民与现代农业充分衔接,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有效措施。“三大体系”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在解决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产品供给效率,提升质量效益;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重在重点解决农业的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问题,提升生产力水平;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在完善农业生产关系,提升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共同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有机融合。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省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融合不深;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现代设施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农業经营规模偏小、主体素质偏低,千家万户的小农户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竞争要求,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实现更大提升,任务十分艰巨。破解这些难题,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十九大精神,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 关于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构建的理念

产业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融合的理念,通过产业融合,推动全产业链建设,形成对生产和经营的带动,标志是实现一二三产业同步提升,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我市引进的泰国正大1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在我市建立饲料玉米种植基地22万亩,年出栏肉鸡5800万只,形成年加工8万吨肉鸡产品能力,安置当地农民就业2300多人,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了肉鸡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成功探索出“企业得利润、政府得税收、银行得利息、农民得实惠”的“四位一体”运营模式,有效破解了资本由企业向农民流动的世界性难题,被美国哈弗大学商学院列为典型教学案例。这一实例说明,要通过产业融合来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生产体系的构建,应体现支撑的理念,即用精良的装备、先进的技术、绿色的生产方式支撑产业发展,标志是实现农业生产力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以水田区生产为例,生产体系构建十分关键,过去育苗晚、插秧晚、病害重、产量低、收获期长,原因是基础设施跟不上,生产手段落后。这几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实施大面积飞机航化作业和全程农机化作业,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水稻生产水平持续提升,为构建水稻产业优势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一实例说明,要通过技术装备等支撑来促进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经营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合作的理念,即土地经营合作、机械化作业合作、资本合作等,在合作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标志是实现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行有机衔接。榆树田丰合作社走土地托管、合作经营之路就是很好的例子。几年来,合作社通过规范发展、吸纳社员入股、扩大托管经营,生产规模越做越大,合作社成员钱也越挣越多,入社社员达到398户、托管土地达到1.3万亩,合作社股金达到345万元。合作社有了钱,为了解决社员后顾之忧,相继建成两处“托管服务中心”和一处“养老康复中心”,在拓展产业的同时,延伸了社会化服务,增强了合作社发展活力,真正实现了带动农户、联结农户、致富农户。这一实例说明,要通过合作经营来促进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三、长春市三大体系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长春作为全省唯一的现代农业建设整体推进市,按照省及我市 “十三五”率先规划大力推进率先工作,已经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三大体系”雏型已经确立,新的发展动能进一步聚集。实践看,率先的路径选择是正确的。下一步,我们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纲,坚持以三大体系建设为主线,在强优势、补短板上全面发力,对标对表,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具有长春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一)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完成三项任务:一是巩固产能,做强产业。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巩固提高粮食、棚膜蔬菜、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能力,增加绿色优势农产品供给,到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200亿斤阶段性水平,肉蛋奶产量达到31亿斤,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突破3000亿元。二是铺路搭桥,加快融合。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以五大实验区为带动,着力建设中部平原区粮畜生产核心区、半山区结构优化型特色农业生产核心区和长春城市周边三产融合型都市农业核心区,集中打造一个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在全国率先构建体现粮食主产区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先导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是定制建标,绿色发展。要健全农业与食品产业标准体系,建立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构建全程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加快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国际合作开发,着力打造东北亚绿色安全食品合作开发示范区。到2020年“三品一标”认证率要达到40%以上。

(二)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地”与“技”两篇文章:一是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土地是农业之母,现有的黑土地资源,必须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利用好,重点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要通过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加大建设投入,实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60%以上。二是提高技术支撑能力。重点搞好重大增产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和全程农机化建设,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实现常规技术全覆盖,重大增产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90%以上。endprint

(三)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重点破解三个难题:一是如何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创新型、专业型新型经营主体,搞好土地确权、“三权”分置,搭建好土地流转平台。所有的涉农政策、资金和技术要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真正发挥带动农户、联结农户、致富农户的作用。二是如何靠品牌提质增效。利用好我市“中国优质粳米之都”这个金字招牌,做强做响“长春大米”区域品牌,加大对鲜食玉米、鹿茸、三辣、肉牛、肉鸡、生猪等品牌整合和提升,打造长春市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整体品牌形象。三是如何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探索成立长春市农业贷款担保公司,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担保对象,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推进多种形式的抵押贷款试点,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四、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和率先工作的对策措施

对标对表率先工作,目前看时间很紧、任务很重。政府要强化责任担当,强力推动发展,具体要做到 “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市、县两级要强化对率先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实行一把手工程,加强工作力量,落实县(市、区)及相关部门率先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督导考核,明确率先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三年攻坚实施意见,准备从2018年初开始组织实施三年攻坚计划,全力确保率先工作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二是強化政策扶持。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近期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市级财政每年至少安排1亿多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并设立1亿元的现代农业引导基金,通过融资可放大到5亿元。同时,建议省里对涉农资金、补贴资金、扶持资金进行统筹整合,打政策组合拳,以大专项、大转移的方式下达给地方政府,同时下达指导性计划,让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根据轻重缓急办一些群众欢迎、率先工作急需的事情。

三是强化改革创新。通过抓改革试点、抓机制体制创新积极探索三大体系建设的成功路径、有效方式,总结建立普适性、长效性的制度成果并加以推广应用。

四是强化管理服务。要通过强化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把群众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办好,比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类平台搭建、技术推广、绿色发展、防灾减灾、品牌培育、典型推广等,把这些事情办好了,率先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省率先办 供稿)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