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理论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8-01-29 06:29吴后东��
考试周刊 2017年55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高中数学

吴后东��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作为人类发展的中心环节,近几年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在我国,高中学生和教师一般会具有一定的升学压力,特别是针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其本身就具备复杂性和枯燥性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幸福感,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幸福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在幸福教育理论的引导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和应用。

关键词:幸福教育理论;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 幸福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不仅具有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基本属性,同时也是幸福的传播者,因此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幸福则是指一个人在获得肯定和认可的同时,内心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幸福教育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乐趣,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幸福教育理论是在课堂中,以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为基本形式而产生的一种基本概念。

二、 幸福教育理论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课程改革以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是教材的改革,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职责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数学作为高中教育中最主要的学科之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知识结构的复杂、预算难度加大,空间几何的抽象化等问题,使数学的學习变得枯燥而乏味。因此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研究出具有幸福感的数学教学手段,是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将基本的知识结构教授给学生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使其能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简单来讲,教师需要从观念出发,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知识探索,减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也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设计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数学题目类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共鸣,从而提升自身学习的幸福感。

例如在讲到苏教版的“双曲线”和“椭圆”等知识点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到其知识点和公式的复杂性和难易程度。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督促,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式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公式的来源和背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查阅一些数学公式的历史资料、发明该公式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分支代表的实际含义和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论证,每一小组派遣代表上台讲解公式的推理过程。通过这样的讲解形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数学公式的基本来源,对其他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和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数学学习的幸福感,从而提升数学成绩的同时,也能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幸福教育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建设者,更是学习幸福感的传递者,最主要的职能和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增加其幸福指数。首先,教师需要做到多引导,多鼓励。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相对繁多并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讲到具体的知识点的时候,不能直接给出单一的答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端正态度。其中不乏有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认真并耐心地对这些学生讲解其不会的知识点,并多加鼓励,增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做到多讨论,及时创新。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教师需要使简单的问题具体化,用简单的解题方法解决困难的问题,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从而增加幸福感。最后,教师需要做到多关心,少责骂。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并向教师进行请教的时候,教师不能过于指责学生,需要让学生能够直面内心的恐惧,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对消极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开导和指示,使其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实际的乐趣。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幸福。

例如在讲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候”,由于知识结构相对复杂,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放慢脚步,不能只用传统的讲解方法向学生讲述这一问题,这样只会让学生越学越难,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及时做好课件的处理工作,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直线与圆的多种位置关系,使学生自己分析各种位置关系代表的含义,确定圆心的位置,确定圆的半径大小,从而让学生用最简单的办法去实践自己提出的假设,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假设成立的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便于大多数学生理解的讲解方法。

(二)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学生在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为了能够提升数学成绩并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因此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身的自信心,积极改变自身在课堂中被动的身份和地位,主动学习数学文化知识,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的工作,上课时认真听从教师的讲解,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模式,做到举一反三,遇到难于理解的问题需要及时向老师求助,建立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其次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也要及时排解,一旦遇到生活中或是学习中的难题时,需要向同学或是教师求助,不要将数学的学习看做成一种负担,需要做到及时行乐,这样也会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不少的乐趣。例如数学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几何问题,学生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其解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几何模型的方式,了解几何模型的基本构造,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提升成绩的同时,也能够促进自身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四、 总结

幸福教育理论的提出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建立,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提升幸福指数,从而在不断提升数学成绩的同时,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吴后东,现就职于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高中数学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