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评估及建议

2018-01-29 09:32国立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发展质量供需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立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发展、完善的脉络,尤其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有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整理,明确了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并从增长动力、发展质量和供需匹配等三个层面对近年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进行了评估,查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发展质量;供需平衡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030-02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内涵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是党中央在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所谓新形势即“三期叠加”,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所谓新特点,即“四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下降和经济运行的风险概率上升”。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映了我党对经济运行新规律的不断探索和深化认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提出和完善是一个渐进过程。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述;同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作为2016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权威论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性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1月4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权威人士”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指出,从国情出发,“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并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整个“十三五”时期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内容。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

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和任务进行了清晰描述。具体可分为一个总要求和三项具体任务。“一个总要求”即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项具体任务是:一要针对增量或者新动能,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二是针对存量,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三是做好供需匹配,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具体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主要涉及的是“一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降成本”和“补短板”。去产能,就是推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降成本,就是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补短板方面,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二、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及成效

在促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工业供给侧改革领域的相关文件在5个以上,2015年5月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2017年1月出台的《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等;以工信部、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名义出台的有关指导性文件在20份以上,如《关于印发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的通知》等,如包含各类规划和方案,份数更多。特别是2016年之后,随着国家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内涵进一步明晰,相关政策文件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为跟踪反映相关政策效果,我们从增长动力、发展质量和供需匹配等三个层面对近年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

从增长动力看,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速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自2011年以来首次增速加快,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1%,高于規模以上工业6.8个和4.4个百分点,较上年分别加快2.6个和0.5个百分点。

从发展质量看,企业的综合质量效益得到了较大提升。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加快12.5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6%,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资金效率不断改善,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4.4天,比上年减少0.5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9.1天,比上年减少0.5天。产出效率有所提高,2017年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108.4元,比上年增加3.7元;人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5万元,比上年增加15万元。

从供需平衡看,去产能、降成本和补短板均实现了有效推进。一是随着钢铁、煤炭等过剩领域去产能措施的实施,工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2017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比上年回升3.7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其中钢铁去产能超额完成全年5000万吨目标任务,1.4亿吨“地条钢”全面出清,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进一步化解。二是企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2元,比上年减少0.25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7.77元,减少0.2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108.4元,增加3.7元。减税降负等系列措施2017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700亿元。如广东、广西和四川等省份出台降成本实施细则,严格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实现了省定政府性基金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三是高端产品供给增加,一批新产品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如2017年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68.1%、67%、51.1%、40.1%、31.3%和30.6%。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三品”战略实施加速了消费品工业的换代升级步伐,累计5000余中产品实现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快速兴起,2013年以来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3%。

三、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有关意见建议

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的,是全国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东、中、西、东北等区域经济发展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低端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2017年进口增长将近20%,高于出口增速近1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比重仅12.7%;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017年工业品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采掘和原材料等上游行业,后续会逐步向中下游传导,对整个产业链调整结构、提高质量都将带来一定影响;实体经济利润率仍然偏低,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增长动力仍然不足等等。同时,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清除,去产能以行政性手段居多,市场仍未发挥主导性作用,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等等。

结合上述梳理分析,为深入有效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一是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统筹考虑,全国一盘棋,还要充分考虑地方和行业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政策,防止“一刀切”,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二是工业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满足需求,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分阶段实现,要注意处理好新旧动能接续问题,避免对经济带来过大冲击,同时改革过程中伴随的关于社会、企业、人员的具体问题也要妥善处理,为改革深入推进创造良好氛围。三是建议能够在国家层面建立综合性指标,对各地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进行评估指导,引导各地改革持续有效推进。

猜你喜欢
发展质量供需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2025年水果供需平衡表/万t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