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

2018-01-29 09:32张崇承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1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财务

张崇承

摘要:新时期国有企业正在积极深化改革,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应对风险问题,提高管理质量,提升效益水平。但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因而也给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应当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审计监督机制,从而构建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积累竞争优势。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222-02

前言

新时期国有企业正在深化改革,努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企业规避风险、增加经济效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国有企业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制定科学的发展举措,从而使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呈现崭新的风貌。

一、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国有企业的商业性体现为资产的保值增值。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由此也使国有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包括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跨国企业都在积极抢占市场份额。因此,国有企业更要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努力防范财务风险,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第一,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增强国有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财务是企业运营的根基和保障,缺少稳定的财务支撑,企业随时可能面临资金困境,影响正常运转。尤其是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能源、基础设施、科技开发等领域,更要对风险保持审慎的态度。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趋势是全球化,很多风险问题往往企业难以预料,市场瞬息万变,一旦发生风险问题,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可以帮助国有企业识别各类风险问题,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避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第二,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质量。财务内部控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设置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等,都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所以内部控制也是对国有企业综合管理质量的体现。随着新时期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领域更加广阔,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技术持续更新,相应的管理环境也需要得到完善,才能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提供支持。

第三,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益水平。效益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成果的重要指标,国有企业的效益可以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得到体现。经济效益代表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社会效益是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责任。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使国有企业节约成本投入,加速资金周转,保持资产价值,同时通过科学的经营决策,树立正确的前进方向,积极从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换代工作,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财务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企业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这些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国有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非常薄弱,对内部控制工作缺少应有的严肃性。高层管理者对财务报告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分析,例如不少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并不合理,负债比例明显偏高,企业处于高风险运行的状态,并且倾向于向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由此也会面临利息支付风险。还有的国有企业盲目扩张,投资不够理性。另外国有企业常常积累大量存货,导致资金被占用,周转速度慢,甚至发生资金链断裂。

第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内部治理结构关系到企业的决策和运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将会造成内部控制有失科学。目前有的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董事会机构缺乏,无法正常履行职责,例如有的董事会成员仍是由政府委托国资委选聘,“官员化”现象突出。如果企业的决策权和经营权不能有效分离开来,就会使权力制约丧失效能,企业的各项财务支出、战略实施等也因此面临较大的风险。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制度是国有企业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依据,也是防止工作流于形式的保障。但是国有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尤其表现在组织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很多岗位之间并没有实现相互监督和制约,现有各部门员工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出现问题后难以追究当事人责任。由于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国有企业经常出现预算执行超标、资产处置流程不合理、往来账款核对不及时等问题,有的环节甚至存在越权审批。

第四,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国家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仍有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审部门,有的企业即使具备内审部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未获得保障。例如有的企业成立审计部门后,直接隶属于董事会的很少,多数隶属于纪委、总经理室、财务部门,职能定位不清。这就导致审计部门开展工作的范围、审计实施的效果都会受到干扰,在监督财务运行、规范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的作用不足。

三、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发展的举措

针对当前工作中的问题,新时期国有企业应当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切实为国有企业的稳健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增强风险评估意识。新时期国有企业不仅要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同时还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需要应对的风险更为复杂。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重视对风险的判断和认知,及时开展前瞻性管理,以防企业陷入被动。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密切关注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资产、信息系统、兼并重组等领域,都应当遵循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尤其在财务领域,管理者要深入分析财务报告,控制资产负债比例,优化库存管理,提高资金流动速度。同时企业应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便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第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应当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深化相关改制工作,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层成员分设,确保彼此之间的监督与制约,经营权和决策权得以分离,防止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董事会应当认真履行各项决策职能,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治理,科学处理相关投资、融资、分配、人事工作。同时监事会也要履行好企业赋予的职责,对企业重大任命决策给予有效的监督,确保国有企业制定科学稳健的战略决策。

第三,改革内部控制制度。新时期国有企业应当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组织结构,精简不必要的部门,使管理层次更加清晰,同时对部门岗位职责给予明确的界定,确保相关岗位之间的牵制。国有企业要不断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将授权审批、监督执行、成果考评等工作都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各项工作应遵循严格的权限,杜绝越权审批,定期评估各部门工作成果,并给予相应的激励。特别在财务领域,企业应实行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货币资金、预算等方面的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健全审计監督机制。国有企业应尽快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聘请专业审计人员,赋予审计部门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审计部门具备向董事会报告的权力,在职能上能够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真正发挥应有的审计监督效能。审计人员要依法行使审计权,开展细致深入的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反馈审计结果。在此基础上,审计部门更要立足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以落实战略目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形象为目标,发挥内审的服务职能。同时国有企业要注重将审计工作从检查纠错向增强绩效、控制风险的方向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稳健经营的能力。

四、结语

财务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新时期国有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因而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问题给予充分重视,认真挖掘当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积极规范经营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创造。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国有企业财务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