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观察和护理

2018-01-30 01:53陈小燕刘欢华曾丽萍
当代护士 2017年33期
关键词:外伤性压疮血肿

陈小燕 刘欢华 李 卓 曾丽萍

对于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患儿的护理,以提高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原发损伤及减少手术本身的继发症发生作为护理的关键[1]。急救手术作为治疗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的主要方法,但急救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患儿的心理负担较大,急救手术治疗效果、病情的转归、预后等均与护理配合效果具有相关性。另外,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的病情严重,颅内压急剧升高,作为导致病情发展迅速、恶化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监测并降低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患儿的颅内压,对于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对此,基于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患儿的解剖、生理、心理特点,密切观察患儿的早期表现,加强护理,有助于指导治疗、提高疗效。而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6例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精准护理对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6例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精准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56.16%(82/146例),性别:男孩占51.22%(42/82)、女孩占48.78%(40/82);年龄:最小1月,最大13岁,平均(2.9±2.3)岁;致伤原因:摔伤占53.66%(44/82)、交通事故占26.83%(22/82)、高空坠落占14.63%(12/82)、坠物砸伤占4.88%(4/82);观察组占43.84%(64/146例),性别:男孩占53.13%(34/64)、女孩占46.87%(30/64);年龄:最小2月,最大12岁,平均(2.8±2.2)岁;致伤原因:摔伤占53.13%(34/64)、交通事故占28.12%(18/64)、高空坠落占15.63%(10/64)、坠物砸伤占3.12%(2/64);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不显著。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专科治疗和护理,如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健康宣教,给予饮食指导和心理支持;结合抗菌药物、脱水剂、脑神经营养剂治疗;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精准护理,包括急救护理,采取仰卧位,适当抬高床头,根据病情勿需头部制动者可将头偏向一侧,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脱水剂,密切观察尿量,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吸痰等,若患儿的意识状态异常及呼吸道分泌增多时,及时给予间歇吸引,必要采取手术治疗;监测血气分析,防止电解质紊乱发生;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根据精神、意识状态结合生命体征波动情况及瞳孔等细微变化,综合评价,及时上报处理;生命体征护理,给予心电监护、测量血压、体温等,定时巡视观察的意识状态、肢体动作,根据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及GCS评分等,指导治疗;意识状态护理,在患儿治疗期间随时观察和呼唤患儿,若患儿出现刺激不应答或烦躁不安等病情变化时,及时进行GCS评分,评估患儿的意识障碍程度,警惕患儿突然处于嗜睡或烦躁不安状态;根据患儿的生命体征、瞳孔对光反射反应情况及意识状态等,指导降颅压或手术治疗;瞳孔护理,在患儿意识改变后密切观察患儿的瞳孔大小,若患儿突然转为嗜睡或哭闹时,瞳孔变小,需要立即上报,采取头颅CT检查,若颅内血肿变大时,及时给予引流或血肿清除术治疗;前囟和头围护理,观察婴幼儿的前囟隆起情况,结合紧张或搏动消失情况,判断婴儿颅内压增高程度,并观察患儿的前囟和头围大小,定期测量规定的部位及记录,在给予降颅压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生命体征,静脉滴注甘露醇,若头颅CT显示患儿出血加重时,应及时告知家属,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呕吐护理,观察患儿是否表现为拒乳、食纳差或恶心、呕吐等,将上述临床表现纳入评估颅内压增高的观察指标,密切观察患儿的食纳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对比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2]。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愈出院率、好转出院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治愈出院率为93.75%、好转出院率为6.25%,对照组患儿的治愈出院率为86.59%、好转出院率为13.41%;两组治愈出院率、好转出院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愈出院率、好转出院率对比(%)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治疗依从性、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对于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患儿而言,因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手术耐受性均较差,护理难度大,若护理不到位,容易导致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因此,加强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病情的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由于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患儿难以自述不适症状,通过观察早期临床表现,评估颅内压,采取精准护理,包括急救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护理、意识状态护理、瞳孔护理、前囟和头围护理、呕吐护理,对于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3,4]。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患儿的治愈出院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好转出院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亦佐证上述观点。鉴于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患儿的临床表现显著区别于成人患者,且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瞳孔、前囟和头围等均作为反映早期病情变化、颅内压及预后的重要观察指标。在本研究的精准护理中,注重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护理、意识状态护理、瞳孔护理、前囟和头围护理、呕吐护理,有利于加强观察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于指导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积极作用;此外,通过急救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变更体位,以减轻颅内压作为护理重点[5]。由本研究表2可知,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加强观察外伤性小儿颅内血肿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

[1] 唐知己,张震宇,杨瑞金,等.儿童创伤性脑梗死恢复的影响因素以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02):98-101.

[2] 袁昕,余良英.小儿颅脑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护理综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9):199-200.

[3] 李虹.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6):144-145.

[4] 黄博婷,林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273-274.

[5] 舒娟,苏珍辉,雷彩莲.康复护理在儿童重型颅脑外伤手术后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09):1211-1212.

猜你喜欢
外伤性压疮血肿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