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碧波绿水新承诺

2018-01-31 01:05黄曼捷
治淮 2018年8期
关键词: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

黄曼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时,在生态环保领域,首先提到“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再次将“河长制”带入公众视野。也是在那时起,笔者开始关注“河长制”。最初笔者认为“河长制”就是为每条河流制定一名责任人,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笔者对“河长制”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河长制”滥觞于江苏无锡,与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有关。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财富最密集、商贸最活跃的区域,但这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重经济、轻生态,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发展理念给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重重问题叠加带来的水资源恶化,敲响了江河湖泊保护的警钟,也让“河长制”在痛定思痛后应运而生。

无锡河长制实施后,太湖水质明显改善,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很快便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发展推广。2016年12月中央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之前,已有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等8省市在全境推行河长制,16个省区市在部分区域实行了河长制。

2017年,国家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标志着“河长制”走向全国,并纳入江河湖泊保护的顶层设计之中。在确立“河长”体系方面,组织形式得以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全面确立,省级设立总河长,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在工作任务方面,工作职责得以厘清,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中央到地方高位推动、快速行动,从江河源头到海滨湖畔,无论大江大河还是支流小河,越来越多的河流有了健康守护责任人。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每个人都有责任守护她们。“河长”就像是“家长”,当一条河有了“家长”,这条河就有了她本应该有的秩序。如今,人们哪怕漫步在一条小河边上,也会看到醒目的标识牌,上面有“河长”的姓名和工作任务,也有监督的方式。这也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河流的重视,无论是学校周围还是家附近的河流,笔者都会比以往更加关注,看一看河流有没有新的变化。如果发现河水受到了污染,笔者会按照公示牌上的联系方式联系“河长”,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想想,这就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润物细无声”带来的社会效果。经济发展方面,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河长制”推进不断加速,沿河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关停超标排污企业,寻求清洁生产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同时,民间的治水力量也被带动,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

徐州是传统的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现如今星罗棋布的河湖水网已经成为城市最靓丽的“名片”。2017年12月,习总书记来徐州视察,就重点视察了水生态治理情况。原来因资源开采造成的塌陷地,经过治理后变成了优美的风景区。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过程中,精心布局的“水文章”随处可见,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湖泊都有水域、岸线保护规划蓝线,“一河一策”也在深入实施。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践进一步激发了民间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城市里有很多河道义务监督员,河流附近也设有很多水环境监督岗,学校里青年学生宣传环保的积极性也很高涨。水的连系,承载了人们对绿色生态的美好愿景。

从“河长制”实行以来的效果看,这项制度有其独到之处,在传统与现代化治理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但人们也要看到,任何制度要想取得预期效果,最主要的还得靠执行。所以,不是说只要设立河长了,河道从此就河清水洁、岸绿鱼游了,关键还要看河长们是不是真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河长制”重在“河长”,更重在“制”,关键在于责任的真正细化以及责任主体的精确锁定。长期以来,江河湖泊的生态保护,由于涉及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内容,多部门权责交叉,时常陷入九龙治水、治而无功的尴尬境地。权责明晰,履责有力,才能推动“河长制”迈向“河长治”。简单来说,就是给每一条河流对应一个负责任的名字,并切实推动举措“真落地”、责任“真落实”,确保实现河湖永畅长清。

除此之外,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也是保障河长制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更要提高河湖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用心去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

岁月如水,勾勒描绘出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河流与湖泊不舍昼夜地融汇,交织塑造了蓬勃盎然的华夏大地。河湖保护是国计也是民生,是现在更是未来。河湖保护水平的提高反映了公众素质的提高,社会公众应该积极参与河湖管理的决策、治理、管护、监督和宣传,形成政府和群众共同治水的良好局面,让青山绿水永续长存,释放出促进社会发展的生态活力

猜你喜欢
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为农村公路保个险——福建省全面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度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