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外逻辑

2018-01-31 04:30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逻辑中国共产党特色

张 见 瑜(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客观地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立了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路线,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外部逻辑

外部逻辑即思想形成的逻辑。 恩格斯指出:“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 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 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掀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2]。在长期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斗争经验,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史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著作,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作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正确论断,科学设想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

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源头,依据有四: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逻辑。在性质上,它仍是社会主义;在根本上,它仍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并没有脱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范畴,是对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正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回答了共产党领导权、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才有了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要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方案,其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思想是一本同源、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无产阶级的国际视野和为全人类谋幸福的担当精神。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旨向就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然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源头。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期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发展着的活生生的理论。”[3]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用新的思想观点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人从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命题,在他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各阶级力量对比,科学判断革命斗争形势,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思想,总结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直面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必须在实践中全面深入地推进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统筹兼顾。”[4]胡锦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向前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局势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党的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在反腐败斗争上持续发力,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科学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根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不例外。马克思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5]。这就说明了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围绕发展这一中心工作,以现代化为主线,以改革为主旋律,定规划、谋全局、补短板、促发展,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早在中共十三大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就部署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经过13年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把“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细化。在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跻身世界国家前列。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于现代化的逻辑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仍然保持着高度统一。

除此之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必然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表现为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改变的客观事实,党中央对发展方略作出的一系列安排和调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是这一矛盾的转变。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重要特点:①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②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不断发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剔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消极因素,不断革故鼎新;③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④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增强国际影响力话语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新时代中国到底该往何处走、如何走的具体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一系列探索成效为新时代的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部逻辑

内部逻辑即思想固有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各逻辑要素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整体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要素之间通过相互关系形成一定的内在结构,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基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思想的逻辑基项,是指构建一种思想的基本点,它在根本上决定了这种思想的性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政治优势”[7]。这就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基项,必然是坚决拥护、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权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中国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 由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缺乏经验,曾经出现过一些失误,给中国共产党以深刻的历史教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经过第三代、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党的十八大之后,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国内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发展,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大国外交关系,防止出现中等收入陷阱, 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特别是坚持以党内法规和制度建设为保障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 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逐步形成, 良好民风日渐浓郁,人 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逐渐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可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卓越的历史功绩。 历史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族复兴伟业只是一句空谈。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求全党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牢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求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要求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管党, 剔除党内消极腐败因素,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对腐败分子毫不手软。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始项是以人民为中心

思想逻辑的始项,是指一种思想的起始点和出发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是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也是党一切工作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这充分体现了党始终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1)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0]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我们在追求的社会进步,不是由少数人占有发展成果的进步,而是由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进步。要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民能够享受到更优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更充分的安全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教育公平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充分显示出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目标的一致性。

(2) 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真正落实到行动上。”[11]2013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范围部署安排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依靠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充分传达了我们党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坚定信念。

(3) 始终关心群众疾苦,关怀困难群众。关注困难群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快速脱贫,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在全面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一个都不能少的时代最强音,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深切关怀和与全国人民携手共进的坚定决心。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中项是全面整体发展

思想的逻辑中项,是从逻辑始项到逻辑终项的中间环节,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中介,也是思想发挥实践指导价值的具体路径。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解决前进中一切问题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确立为全面整体发展的总要求。有了总要求,就要有总策划和总方法,这个总策划和总方法就是“四个全面”。党中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动能,全面依法治国构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而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已经从“怎样发展”转化为“怎样更好发展”的问题,也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如何实现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整体的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破除各种制度障碍,把法治建设贯穿在“五位一体”建设的全过程,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为全面整体发展锻造更加有力的领导核心。“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发展问题的总布局和总策划,这个总布局和总策划充分体现了全面整体发展是对当前中国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战略回答。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终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思想的逻辑终项, 是指一种思想追求的价值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就是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这个历史使命必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终项。

《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1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党必须担负的职责使命。这个职责使命,贯穿于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整个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华民族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百年夙愿。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富起来”的民族愿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号召全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实现“强起来”的复兴之梦在全党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13]这条正确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党领导的人民幸福路、国家富强路和民族复兴路,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整个中华民族,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越走越好,也为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种中国式的现代化方案和发展模式,强大起来的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逻辑基项、逻辑始项、逻辑中项和逻辑终项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建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整体发展。

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逻辑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科学严密的逻辑整体,内外逻辑统一,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就决定了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开放性理论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共产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总目标,而总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一个个分目标的完成过程。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而新时代社会的最大实际就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上。为适应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整体发展的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历史的辩证法中走出来的现实发展道路[14]。既是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结晶,又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外部逻辑和内在逻辑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逻辑整体。从宏观上整体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与要义,对于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1 ]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84.

[ 2 ] 习近平.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22.

[ 3 ]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4:53.

[ 4 ] 阴训法,贾玥.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5):615-619.

[ 5 ] 马克思. “莱茵年鉴”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544.

[ 6 ]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N]. 人民日报, 2017-10-19(01).

[ 7 ] 习近平.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N]. 人民日报, 2017-10-18(02).

[ 8 ] 习近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41.

[ 9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 2017-10-19(02).

[10]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7-02(02).

[11] 习近平.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1-21(02).

[12]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85.

[13] 习近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36.

[14] 宋晓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特征与现实必然性[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5(1):50-53.

猜你喜欢
逻辑中国共产党特色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逻辑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创新的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