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03 15:50陈全保方忠贵湟中县水务局青海湟中811600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2期
关键词:坡耕地项目区梯田

陈全保,方忠贵(湟中县水务局,青海 湟中 811600)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之一,水土流失会造成江河湖库淤积、耕地资源损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推进湟中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2013—2016年,湟中县先后在西川、拦隆口、共和、李家山海子沟4个项目区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共完成坡改梯2 833.35 hm2,包括修建田间道77.19 km、土质排水沟68.99 km。完成总投资5 75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 600万元,省级配套25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892万元。

1 基本情况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是国家级贫困县和青海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2 540 km2,总人口46.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13万人,占总人口的56.6%。回、藏、土、蒙等13个少数民族人口14.1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8%。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 006元。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中,项目建设单位在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的基础上,广泛宣传发动,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实行公示制、投工承诺制,保障了项目进展顺利。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了项目下达的所有建设任务,项目区群众普遍认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效果。

2.1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建设合力

湟中县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为2013、2014、2015年为民办实事之一。县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协调小组,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各项制度,将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层层落实建设责任,把建设工作作为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并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工程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群众在工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政府协调,部门配合,乡镇监督,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2.2 加强建设管理,确保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省水土保持局从项目的前期审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管理,多次组织检查组深入项目区进行检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县级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公示制、群众投工承诺制等建设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湟中县根据当地实际,加强管理机制的创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和乡镇驻村干部等组成项目实施小组,从发动群众、合理规划、机械调配、签订协议、组织施工、质量验收、筹工筹劳到后续产业开发等方面全程跟踪监督,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纠纷和问题,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并以村(社)为单位建立档案,逐地块进行台账登记,按乡(镇)分片管理。整个项目建设力争做到“四到位”,即宣传到位、任务地块落实到位、技术指导到位、机械安排到位。

2.3 控制施工管理,提倡群众监督

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了施工单位并与之签订施工合同,同时与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签订合同,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为使项目建设达到群众满意,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每个项目村选择了3~4名责任心强且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干部、村民负责与群众协调,并参与田间道路规划,田面宽度、平整度控制等事项,确保工程建设的规模、质量,逐步形成了“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验收、质监(检)部门控制、干部群众监督”的施工管理模式。

2.4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项目效益

依托梯田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据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特色产业,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如李家山镇依托大规模、高标准的梯田,发展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了“坡地梯田化、梯田产业化、种植全膜化、生产标准化”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并探索出了“梯田+马铃薯”“梯田+油菜”等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益。

3 取得的成效

(1)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2013—2016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35 km2,年可保土11.48万t、保水191.25万m3。

(2)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共完成坡改梯2 833.35 hm2,包括修建田间道路77.19 km、田间道路排水沟68.99 km,农民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13 hm2,宜坡改梯面积实施率达100%。

(3)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年可增产粮食85万kg、油料35.25万kg、马铃薯255万kg,年新增农业产值858.51万元。

(4)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增收渠道。项目实施后可开展机械耕种、收割,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劳动力能从事第二、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5)促进了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产出率。项目实施前,由于产量低、交通不便,致使部分耕地广种薄收。项目实施后,改善了交通,带动了土地流转,截至2017年5月,项目区内共有48.67 hm2梯田由他人承包种植药材,承包费1.5万元/(hm2·a)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农民修梯田的积极性。

(6)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实施后,整齐划一的梯田、四通八达的田间道路,为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项目区内的卡阳村,依托新修的梯田,已成为湟中县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典型。

猜你喜欢
坡耕地项目区梯田
甘肃梯田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山区修梯田》
秀美梯田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