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重要性

2018-02-03 21:58陈志杰
浙江省安全生产论文集 2018年0期
关键词:有害物质限值劳动者

陈志杰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一、职业危害内部监测的意义

国家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安全健康,但我国职业健康形势仍十分严峻,截至2016年,我国从事有毒有害生产的企业数量约1900万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约2亿人左右,每年全国新增职业病患者约3万人。虽然企业每年都会委托外部机构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但外部检测往往只会持续几天时间,无法全面反映企业职业危害的真实情况。而内部监测或在线监测,可连续地反映企业现场职业危害的强度水平,发现其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因此,规范职业危害内部监测,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内部监测人员,对于开展并持续提高我们的职业危害内部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充分利用HSE管理要素及各项规范、标准,来解决目前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努力使这项工作日趋规范化与标准化。

二、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我们开展职业危害监测工作应当充分利用职业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估的结果,同时做好计划性工作。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估是开展检测与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至少每年需要开展一次职业病危害辨识、评估。此外,当原料、产品、设备、工艺流程等发生变化时,也应当及时开展辨识、评估。

当职业危害辨识、评估完成取得结果后,便应当以此作为依据来确定日常监测的种类和周期。其中高危粉尘、高毒物质的日常检测频次应至少不低于一月一次(应实时监测的除外)。工作场所劳动者人数较多、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或物理危害因素强度较高的,应加大检测频次,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三、职业危害内部监测各环节

职业危害监测工作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监测仪器、监测人员、档案管理等要素均需落到实处。

(一)监测仪器

根据职业危害辨识的结果,可有针对性地配备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所需仪器。同时需要做好使用、维护以及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设备和耗材的购置及购买监测技术服务费用,应纳入企业年度预算予以保障。

(二)监测人员

职业危害监测人员应培训合格后上岗。同时,监测人员的培训应纳入岗位培训的需求,对于初次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时间、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三)监测数据管理档案

现场职业危害的监测数据是员工职业病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对于日常监测取得的结果应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档案(含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纳入职业健康管理档案体系。日常监测的纸质档案应至少保存5年,日常监测电子档案应永久性保存。同时,应将日常监测结果及时在工作场所公告栏或告知牌上进行公布。

四、内部监测采样方法

关于内部监测采样的方法,应当依据采样的四大原则,制定相应的程序及执行标准,并做好培训工作。采样的原则为:采样点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因素浓度/强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并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一)采样点数目确定

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因素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 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 台设置1 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因素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因素浓度/强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因素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因素设备的工作地点。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劳动者工作是流动工作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

(二)采样时段的选择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空气中有害因素浓度/强度随季节或工期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因素浓度/强度最高的季节或工期选择为重点采样时节。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因素浓度/强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因素浓度/强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三)采样方式的确定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因素》(GBZ 2.1—2007)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GBZ 2.2—2007)中规定,职业接触限值分为最高容许浓度(MAC)、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三类。在选择采样方式时,应当依照自身的职业危害辨识结果,并查询出该类物质的接触限值,再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采样。

1.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MAC)

采用定点、短时间方法进行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同时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采样时,需选择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当劳动者实际接触时间不足15min时,按实际接触时间进行采样。

2.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STEL)

与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方式一样,也采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同时选择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为重点采样点并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采样时间不足15min时,可进行1次以上的采样。

3.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TWA)

当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时,宜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劳动者作为重点采样对象,并按照采样对象的数目采样,可按总劳动者数的40%—60%作为采样对象。对于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的情况,应当在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五、采样结果分析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汇总》(GBZ/T 160)中的方法介绍,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测定方法,来针对性地测定现场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一)环境空气中有害物浓度分析

假设现场检测的职业危害因素为丙酮,应当先将溶剂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在样品处理时,需要将采过样的活性炭管中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二硫化碳,封闭后,振摇1min,解吸30min并摇匀,解吸液供测定。

在样品测定时,应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液;测得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丙酮的浓度(μg/ml)。若解吸液中待测物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二硫化碳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二)环境空气中有害物浓度计算

仍假设现场检测的职业危害因素为丙酮,那么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空气中丙酮的浓度:

C=c1+c2v/V0·D

式中:C为空气中丙酮的浓度,mg/m3;c1,c2为测得前后段活性炭解吸液中丙酮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v为解吸液的体积,ml;V0为标准采样体积,L;D为解吸效率,%。此外,针对每批次取样用的活性炭管,需要分别测定其解析效率。

(三)职业接触值计算

与采样方式一样,根据接触限值的不同,企业也应当通过不同的公式分别来开展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计算、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计算以及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计算。

1.最高容许浓度的空气中有害物浓度计算

空气中MAC职业危害物的浓度计算可采用以下的计算方法:

MAC=c·v/F·t

式中:c为测得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μg/ml;F为采样流量,L/min;v为样品溶液体积,ml;t为采样时间,min。

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空气中有害物浓度计算

空气中STEL职业危害物的浓度计算应当根据采样时长或劳动者接触的时间来确定计算方法。

当采样时间为15min时,计算公式为:STEL=c·v/F·15;当采样时间不足15min时,计算公式为:STEL=C1T1+C2T2+…+CnTn/15;当劳动者接触时间不足15min时,计算公式为:STEL=C·T/15。

式中:STEL为短时间接触浓度,mg/m3;c为测得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μg/ml;C1、C2、Cn为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T1、T2、Tn为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min;v为样品溶液体积,ml;F为采样流量,L/min;15即采样时间,min。

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空气中有害物浓度计算

当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应当为:

TWA=c·vF·480×1000

式中:TWA为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c为测得的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ml;v为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F为采样流量,ml/min;480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以每日工作时间8h计,min。

当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间,在全工作日内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此时,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应当为:

TWA=C1T1+C2T2+…+CnTn8

式中:TWA为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C1、C2、Cn为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T1、T2、Tn为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8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四)监测结果的应用

对于获得的监测结果,除了应当及时在工作场所公告栏或告知牌上进行公布,让员工知晓之外,还需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下一阶段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并根据之前制定程序和执行标准以及监测结果,来编制分析报告。对于监测结果远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企业可以维持目前的管控措施;而对于监测结果平均值已接近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的,且有部分监测结果已超出标准限值,企业就应对此岗位采用如:局部吸风净化、增设隔音中控室等等一系列整治措施,有条件更换设备时,应选用产生职业危害较低的设备;而对于监测结果平均值已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的,应当立即停产整改,从而将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六、结论与建议

根据之前的论述,现将本文的结论和建议总结如下,供各企业参照。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大纲是开展职业危害监测的前提,监测的种类需与辨识的结果相吻合,并根据危害物浓度等因素制定监测计划;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同时针对性选择专业的检测根据;对于企业需要监测的危害物,因按照“采样方法”一章中的原则,确定采样点数目、采样时段和方式;质量部等专业机构应参与企业的职业危害监测工作,完成分析、计算等工作;对于监测结果,应根据“PDCA” 原则,统计分析。根据结果分析造成浓度偏高的本质性原因,通过相应措施从源头开展治理。

猜你喜欢
有害物质限值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中国RoHS)信息报送情况
劳动者
空气净化器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研究
ICNIRP限制电磁场暴露的导则(100kHz~300GHz)解读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麦冬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分析
2017年北京将实施“世界最严”锅炉排放标准
在云端
北京:修订发布《汽油车双怠速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等3项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