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

2018-02-05 11:14李少雷
智能城市 2018年21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城市道路海绵

李少雷

浙江恒鸿建设有限公司,浙江乐清 325600

加强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分析,有利于为城市规划水平提升提供保障,并保持海绵城市良好的建设状况,完善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服务功能。因此,需要重视海绵城市理论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使最终得到的规划方案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不断丰富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同时,应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过程加以控制,处理好其中细节问题,为该理论潜在应用价值提升打下基础,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规划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1 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为了使海绵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保持其在实践中良好的建设状况,需要对海绵城市理论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所谓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将城市比喻为海绵的一种理论。其内涵在于:在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此期间,当暴雨来临时,城市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吸收;需要水资源时,城市能够释放出所需的水。同时,海绵城市隶属于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范畴,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可实现对城市生产实践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在吸水、蓄水、净水、渗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蓄水方式实现对水资源高效利用。

(2)“海绵城市”材料科学应用,具有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可实现“会呼吸”的城市景观路面设置,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城市路面温度,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同时,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中作用在于: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雨水留下来,同时更多地利用自然力量排水,从而实现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实践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需要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对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保持水资源良好的效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同时丰富其规划工作内容。

(3)在海绵城市理论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城市的有效建设,提升海绵城市潜在应用价值,需要在其建设过程中遵循生态优先、科学合理等原则,在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作用下,实现对城市发展中渗透、净化等功能的优化,确保雨水资源利用状况良好性,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缓解城市内涝方面工作压力,改善其水环境状况,除此之外,为了使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能够体现出来,则需要通过对城市道路、绿地、广场等载体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城市发展中水环境质量更加可靠。像德国的“高效积水、平衡生态”、瑞士的“雨水工程、民众参与”及新加坡的“疏导有方、标准严格”等不同国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有着良好的参考价值,可使相应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价值逐渐提升。

2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

在了解海绵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可将该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确保现代城市发展中规划状况与效果良好性。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2.1 重视城市水系统的构建

城市规划中为了实现对海绵城市理论的高效利用,需在了解城市所在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视与之相关水系统构建,从而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海绵城市理论考虑,并结合河流、湖泊、溪水等城市自然水系组成部分的功能特性,在专业理论知识、创新理念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构建出城市水系统,使得城市规划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保持该系统支持下城市水系良好的自净化能力,逐渐提升城市规划工作水平;(2)当海绵城市理论作用下城市水系统构建好后,也需要在水污染治理、监督等部门配合作用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水系统造成的影响,满足城市科学规划要求,提高城市发展中内部水循环效率。

2.2 注重城市道路的科学规划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应用,应注重城市道路科学规划,减少地区气候变化中对城市交通影响,为海绵城市有效建设提供支持。具体表现为:(1)城市大部分道路绿化带的平式改为下凹式,以此减少城市道路上路面雨水径流量面积,减慢雨水径流量速度,改善城市雨水径流量的质量,促使城市规划中外来水资源质量得以提高;(2)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支持下,城市规划初期可通过对透水路面、街道树池等要素的考虑,实现对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在优化城市道路安全性能的同时保持外来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良好的利用状况;(3)注重城市道路规划中绿化形式的不断优化,并在绿化带底部设置好水流暗道,促使城市水系统运行中能够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水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同时,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时,需要规划人员能够加深对该理论内容的理解,针对性地开展城市道路规划工作,强化道路规划中雨水资源科学利用及管理方面的意识,并对其规划过程进行科学控制,从而增强海绵城市理论作用下的城市道路规划效果。

2.3 加强城市园林规划

为了使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价值可以充分体现,需要加强城市园林规划,落实好相应的规划研究工作。具体表现为:(1)海绵城市理论支持下的城市园林规划,可结合园林规划区域的具体情况,将源头分散模式引入到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使得这种新型雨水管理模式作用下的城市地理的水文特征不会受降水期改变方面的影响,满足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土地资源科学利用要求;(2)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园林规划,也需要加强绿色屋顶植物设计,打造出实践效果良好的雨水花园,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整合利用,并实现对光污染、噪音污染等污染问题的科学应对。在此期间,落实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园林规划中的绿色屋顶设计工作时,需要考虑实践中所选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并用垂直绿化的方式进行合理搭配,使得城市园林规划中绿色屋顶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为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提供支持;(3)在开展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园林规划中的雨水花园建设工作时,需要对砾石底层、砂底层、种植夹层、覆盖表层和蓄水表层等雨水花园采集部分进行合理设置,运用穿管技术来优化雨水花园的采集结构,使雨水花园中的植物能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避免发生城市园林规划中的问题。

2.4 其它方面的实践构想

除了前面所述的内容,也可展开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其他方面的实践构想:(1)加强城市湿地方面的规划建设,有效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对影响城市湿地环境的因素及时处理,且在有效的生态修复方法作用下,增强城市湿地的实际作用效果,为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带来更多的促进作用;(2)城市规划中应在广场上设置性能可靠的雨水收集设施,采用透水铺装的方式加以处理,促使城市广场有着良好的蓄水功能,避免出现雨水资源浪费现象;(3)在城市建筑规划建设中,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内容,对建筑物在空间层面上的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分析,设置好蓄水与排水设施,且在绿色屋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对滞留雨水的高效处理,提升城市建筑实践应用水平的同时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同时,在小水泵、下水道、用水管、储水池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提升城市规划中“雨水工程”的建设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海绵城市理论的探讨及科学应用,可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并为城市规划方案的不断完善提供保障,满足现代城市的科学发展要求。因此,未来在提升城市规划工作水平过程中,应更多地考虑海绵城市理论的高效利用,落实好相应的规划工作,确保城市实践中的规划状况良好。在此基础上,使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水平逐渐提升,优化城市规划方式的同时增加其规划中的技术问题,并拓宽城市规划人员在实践中的工作思路。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城市道路海绵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