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行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2018-02-05 00:32郎需霞
中国氯碱 2018年9期
关键词:烧碱氯碱企业

郎需霞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接上期)

2 氯碱行业的机遇和威胁

2.1 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2.1.1 供给侧改革效果显现,氯碱市场持续向好

氯碱行业供给侧已在产业结构性改革中驶入快车道,并初见成效。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及供给侧改革实施力度的增强,国内氯碱行业受到重大影响。8月底,环保部发布国内氯碱行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加大对山东等地厂家环保的检查力度,加之去产能步伐的加快,年内多套氯碱装置随之关停,供应面利好使得沉寂已久的氯碱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年内烧碱价格上涨64.1%。从整体来说,烧碱自2016年以来从供应过剩转为供应偏紧。2016年国内释放的新增烧碱产能为110万t/a,新增产能略低于需求增速;在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发展下,未来烧碱产能难有明显增加,开工率将成为供给端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7年,中国氯碱行业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行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生产经营取得了较好成绩。在氧化铝等下游行业需求拉动下,中国烧碱市场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前三季度受氧化铝企业采购烧碱价格上行以及部分企业检修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持续上涨。临近年末,受检修烧碱装置恢复生产以及采暖季华北氧化铝企业限产等因素影响,国内烧碱市场出现回落。

2.1.2 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烧碱需求持续增长

2014年3月16日,国家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政策的拉动下,中国城镇化率将提高,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建材、家电、服装及日用品等需求的增加,进而拉动烧碱产品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18-2020年烧碱终端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1.3 “一带一路”给氯碱行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一路一带”发展战略是在中国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等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是世界氯碱生产第一大国,在世界氯碱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的加剧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在国内氯碱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走出去”成为行业重要的转型方式之一,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际产能合作已成必然。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全面铺开,以氯碱产品为媒,氯碱企业加速“走出去”,行业内部矛盾有缓解的迹象。新疆、山东等省份氯碱企业产品外销量和渠道明显增多。以新疆为例,最显著的变化是开通到西亚、中东的氯碱产品运输专列。包括新疆天业、新疆中泰化学、新疆南岗化工3家疆内氯碱企业,逐步形成了向国外运送PVC、烧碱、粘胶纤维等氯碱产业链产品,从国外拉回木浆、溶解浆等产品的运作模式。这不仅扩大了氯碱产品外需,同时,从国外运回的产品能降低运输成本且获得部分运费补贴。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给企业搭建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化平台,为国内氯碱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一带一路”为行业提供了一条打开国际市场的便捷通道,帮助国内氯碱企业将触角伸到国际市场,使氯碱企业加大了出口力度,不仅缓解了企业内部过剩产能,还将对改善氯碱企业经营状况起到积极作用。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产业的加速发展,中国氯碱行业出口空间将更加广阔。

2.1.4 电力市场化改革降低氯碱企业用电成本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发布,推进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的建立。2018年7月1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发改运行〔2018〕1027号),力推电力市场化交易。电力市场化有利于建立竞争、开放、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对电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利用电价机能达到供需平衡的一种市场状态,从而提高效率、降低电价。

氯碱行业是耗电大户,电价占氯碱成本的6成以上,电力市场化改革后,氯碱企业用电成本将降低,电价下调1分钱,吨烧碱将降低二十多元的生产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2.1.5 盐业体制改革推动盐化一体化进程

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5号),主要内容是取消食盐专营制度,彻底放开工业盐管理。这个改革方案有效地促进和强化了盐与化工的密切结合,理顺了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盐化一体化(尤其是盐碱联合)成为原盐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许多原盐企业开始收购或新建氯碱工业和纯碱工业项目,掀起了一场向盐化工转型的高潮。

2.1.6 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技术的普及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水平

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通过降低电解槽阴极侧溶液电压降,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与普通离子膜电槽相比,同等电密下零极距离子膜电槽电压降低约180 mV,相应吨碱电耗下降约125 kW·h。按照2017年3 365万t烧碱产量,若全部采用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技术,可降低电耗4.2×109kW·h。由此可见,新型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比普通离子膜电解槽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可以极大降低氯碱行业电力成本。

2.2 行业发展面临的威胁

2.2.1 行业准入条件越来越苛刻

为遏制氯碱行业盲目扩张趋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规范行业发展,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氯碱(烧碱、PVC)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11月 2日),安监局组织编制了《烧碱行业安全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2012年底完成),对于新建、改扩建氯碱项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烧碱行业安全准入条件》尚未实施,但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政策落地,必将再次引起氯碱行业的结构大调整[3]。

2.2.2 未来几年氯碱不平衡局面将持续加剧

根据烧碱下游市场预期,烧碱中占比最大的氧化铝基本都用于生产电解铝,在汽车轻量化等因素的驱动下预计还将保持5%~6%的增速。粘胶虽然2017年增长很少,但2018年预计有60~70万t产能投产,按照实际投产进度,预计2018年和2019年粘胶产量增速分别为9%和8%。纺织领域增速较低,水处理预计增速在5%。产量会发生下滑的主要是纸浆生产,预计每年下滑3%。综合分析,预计烧碱下游的增长将带动烧碱产量持续增长,2018年和2019年增速都为2.9%。

而氯下游方面预计能保持较高增速的主要是氟化工,主要受益于空调产量复苏和海外制冷剂产能退出,增速有望保持在5%左右。PVC在2018、2019年鲜有新产能投产,地产后周期红利也基本消化,预计产量不会有大幅增长。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受限于国家对氯醇法和皂化法等污染工艺的限制,未来产量不仅不会增加,还有可能下滑。其他领域主要是染料与农药,由于纺织品出口下滑和环保限制,预计这两项难有增长。因此,综合分析,预计氯下游产量将明显弱于烧碱,2018年和2019年增速都为0.8%。

因此,在未来几年液氯需求弱于烧碱的情况下,碱氯不平衡矛盾将持续加剧。对行业来讲,如何缓解“碱氯失衡”困境,不断拓展PVC下游应用,加大对高端耗氯产品引进和研发的支持力度,不断开拓高附加值、差异化的精细耗氯产品等各项工作迫在眉睫。

2.2.3 电解铝行业整治对烧碱行业影响较大

2017年以来,电解铝行业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预期愈加强烈。国内先后出台了对电解铝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如3月23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炉,“2+26”城市限产政策公布;4月14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叫停三家企业共计200万t违规在建项目;4月12日,四部委联合发布《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17〕656号文件),正式拉开本轮电解铝行业清理整顿的帷幕。7月,国家发改委召开清理整顿电解铝工作情况对接会,在国家层面上强调政策将严格执行。

随着电解铝的去产能步伐加快,氧化铝将逐渐进入供应过剩的状态。而氧化铝作为烧碱下游的主力,其增速放缓,势必造成对烧碱的需求增速也放缓。

2.2.4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约氯碱行业转型升级

虽然近年来在自主创新意识的推动下,行业装备技术水平缓步提升。例如,烧碱生产用离子交换膜已经成功实现国产化;氧阴极技术和催化氧化制氯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研发进展。但与此同时,国内氯碱行业技术创新与国外氯碱强国仍有一定差距。我国氯碱产品市场呈现需求层次低、市场空间大及结构不合理的特征,而技术创新又是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过程,使得部分氯碱企业以旧技术、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尽可能多地获取短期利益,而且同类比拼,无序竞争,客观上限制了技术创新的空间。相比发达国家的氯碱企业,国内氯碱企业大部分仍是生产型企业,对先进技术和工艺存在普遍存在“拿来主义”思想,中国氯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支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还很不足。

中国氯碱行业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是中国氯碱工业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唯一途径。

3 行业发展展望

3.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倒逼氯碱企业产业结构升级

2016年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7 号),“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违规办理土地(海域)供应、能评、环评和新增授信等业务,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

从长远来看,该指导意见的实施有助于解决氯碱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促使氯碱行业必须从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安全环保、资源节约、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和深度调整,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新型氯碱工业化之路,实现氯碱化工大国向强国的新跨越。

3.2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2016年8月30日,环保部对外发布5项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其中包括会同国家质检总局一起发布的《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增加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调整了水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并收紧了相关控制要求,取消了按污水去向分级管理的规定。实施新标准后,预计废水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汞和氯乙烯排放量与执行现行标准相比,分别削减77%、67%、67%和87%。

在如今的环保高压态势下,氯碱企业必须实现绿色转型,谁首先转型,谁就将抓住机会。未来国家对环保型企业将有更多倾向性,后续也将出台更多环保政策,这对于提前转型的企业将是一大机遇。企业也必须具备长远发展意识,积极应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具有环保性质的原材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3 “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氯碱产业结构调整

“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衔接工作已基本完成,正陆续出台。对于氯碱系列产品产业而言,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将不同程度受到该方案的拉动。产业链各方面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就氯碱产业链各产品本身而言,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来自环保政策、能耗问题及产品本身的供需问题的困扰。氯碱产品仍需要一个漫长的去产能的过程。而且单纯就区域而言,未来西北新疆、内蒙、宁夏及东北地区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本地及周边工业产业也会相应被拉动,加快产业调整步伐的同时,也将加快氯碱行业产业的结构调整进度。

3.4 围绕新材料产业构建氯产品产业链,解决氯过剩问题

一直以来,中国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众多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措施。随着政策支持与企业参与,未来新材料领域成长空间广阔。氯碱行业应抓住发展机遇,依托氯碱装置,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实施循环经济,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围绕氯产品下游在聚偏氯乙烯、聚苯硫醚、芳纶纤维、脂族异氰酸酯、特种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氟橡胶、硅橡胶等)、聚碳酸酯等新材料领域积极布局。

3.5 充分利用副产品氢气的价值,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目前国内很多氯碱企业只关注烧碱和耗氯产品,往往忽略副产氢气的价值所在,氢气利用很不充分,甚至有大量氢气被白白放空。据统计,中国每年氯碱企业的氢气放空率高达20%,浪费了大量氢气资源。目前氯碱厂对氢气的利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与氯气反应生产盐酸,另一方面将氢气直接燃烧,产生热能。由于盐酸产能过剩严重,市场长期低迷,氢气利用量有限,因此将氢气用于生产盐酸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作为燃料直接燃烧没有充分开发其附加值,在没有更好的利用途径下,是氯碱企业没有办法的办法。

为了改变氯碱行业氢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必须选择合理的氢气利用方案,避免氢气资源的浪费,提高氢气的利用价值。目前氯碱行业副产氢气利用可能选择的方案主要包括:用于生产双氧水;生产新戊二醇;生产异丙胺;加氢裂化等石油加工业;生产高纯压缩氢直接出售及利用氢燃料电池技术建氢能电站等。

3.6 推进氯碱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氯碱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等特点,主要大宗原料和产品80%以上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环保风险高。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比其他行业更为突出。智能制造是氯碱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提高行业本质安全水平的主要技术手段。氯碱企业通过将智能制造系统应用于生产调度、能源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环保、应急救援、质量追溯及电商物流等各个领域,可以有效降低安全及环保事故率,降低综合能耗,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目前氯碱行业中新疆天业已成功打造智能工厂,天业通过智能机构、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操作系统、智能运营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企业生产的全面优化管理。

3.7 建议出台具体政策指导氯碱行业合理有序发展

目前氯碱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行业盈利能力较低等问题,为防止氯碱行业生产能力扩张过快、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会同行业协会及专家组织编写氯碱行业发展指导政策,直接对行业的项目建设规划、产能的东西分布、发展模式等给予明确的要求和具体指导,以实现氯碱行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度发展。

4 结语

目前中国氯碱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氯碱大国,但是要充分认清“大而不强”的现状,看到与欧美、日本在技术上的差距,在关键的电解槽、离子膜等技术上还处于追赶阶段,产品结构单一,较多企业仍为传统的“氯碱-PVC”简单生产模式,产业链延伸不足,与上下游行业的发展脱节。回顾过去方能展望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国家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的引领下,坚持技术创新,中国的氯碱技术将会不断进步,产业结构将会越来越合理,完成“氯碱大国”到“氯碱强国”的蜕变。

猜你喜欢
烧碱氯碱企业
天然气制氢在氯碱产业中的作用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氯碱装置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
2014年《中国氯碱》总目次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中废水的再利用
燃氢炉在氯碱企业中的应用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措施